养生

乳房组织的简单介绍

  乳腺位于胸前部,内侧达到同侧的胸骨缘,外侧为同侧的腋中线,上缘达到第二肋骨水平,下缘到第六肋骨水平,大部分的乳腺位于胸大肌的表面,小部分乳腺位于前锯肌、腹外斜肌及腹直肌前鞘的表面,有时乳腺可向外上方延伸至腋窝,成为乳腺的尾部,又称为Spence腋尾(spence axillary tail),应与腋窝的副乳腺相鉴别,当其内有小叶增生或纤维腺瘤时应与腋窝的肿大淋巴结相鉴别。

  乳管

  乳腺导管系统是输乳管反复分支而呈现树状分支的结构单位,90%以下为2分支型,多分支型最多可达6分支,导管直径一般2.0-4.5mm,随导管分支逐渐变细,但导管分支处直径略增大,95%以上的分支导管与上一级导管主轴延长线的夹角小于90度,随分支变细则夹角增大,很细时可与上一级导管主轴线呈直角相交,这些结构特点适应了乳汁流动的流体力学需要,均有利于泌乳、排乳过程。

  每个乳腺由15~20个腺叶小叶导管系统组成,每一个系统组成一个乳腺叶,每个小叶有输乳管,管径为2-3mm,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他们在乳头的基底部呈壶腹样膨大,直径5-6mm,称为输乳窦。输乳窦在乳头尖端处再行变细,最后以点状开口于乳头,在乳头附近开口部有2-3个皮脂腺。

  自乳管开口至乳窦的一段乳管,被覆复层鳞状上皮细胞。自乳窦以下至乳晕下方的大乳管则为双层的柱状上皮细胞,由此而后的各级乳管皆为单层柱状细胞。腺泡衬以单层柱状细胞或立方细胞。

  乳管和腺泡周围组织大约可分几个层次:最内层衬里的单层柱状上皮和立方上皮,其外为基底膜为单层平滑肌纤维,再外层为上皮下结缔组织,其外层为弹力纤维组织和平滑肌组织,更外围为乳管周围结缔组织。末端乳管和腺泡的基底膜或单层平滑肌纤维实际上是一层肌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也可散在分布于基底膜与上皮细胞之间。此种细胞在末端乳管最为明显,细胞呈梭形,核椭圆形。染色较深,胞浆浅染均匀与平滑肌细胞相似,在末端乳管处呈螺旋状排列,有收缩功能,可使乳管缩小而排空其内容。腺泡外围的肌上皮细胞较为薄弱,较难辨认,上皮下的结缔组织包饶末端乳管和腺泡,此层若过度增生,即为管内型腺纤维瘤,弹力纤维组织和平滑肌层一般仅围绕乳管周围而终止于腺泡起始部,偶可围绕腺泡。因此,其分布情况可作为终末乳管和腺泡的鉴别。

  乳管周围结缔组织和腺泡周围结缔组织层在生理和病理上均有重要意义。

  生理上,40岁以上未生育妇女和老年妇女以及功能不活跃的乳腺,主要是此层管周围结缔组织的明显增生,且伴有淋巴细胞浸润。

  在病理上,乳腺肉瘤主要发生于此层组织,此层的过度增殖可形成管周型腺纤维瘤。

  管内型和管周型腺纤维瘤在常规的HE染色下很难区分,借助于弹力纤维染色法可将它们区分开来,一切乳腺组织的增生性病变均可见于此层组织,乳腺最外层的结缔组织通常不构成病变的基础。

  乳晕外1cm以下的中小导管及腺泡内为单曾柱状和立方上皮,若单个导管内的上皮细胞增殖形成乳头突入管腔,称为乳管内乳头状瘤。尤其是大导管内乳头状瘤较为常见,其中有6%-8%可能发生癌变,若乳腺内许多部位导管扩张囊性变或囊内上皮细胞增生形成突起,称为乳腺囊性增生病,也有癌变的可能。乳腺癌多来自腺管柱状上皮形成导管癌,仅约5%发生来自腺泡形成腺泡癌。

  乳腺叶

  乳腺叶为乳腺组织独立的结构单位,由乳管、乳腺小叶及腺泡组成。每个乳腺叶的导管独立开口于乳头。乳管由乳头开口部向内依次为:在近开口处有扩大的乳窦,继之为较窄的短管,而后为膨大的乳管腹壶,再其后为大乳管。大乳管分支成中乳管,中乳管又分支成小乳管,最后分支为末端乳管,末端乳管和腺泡相通。每个腺叶有许多乳腺小叶组成,小叶是腺叶的基本单位。

  乳腺小叶为构成乳腺的基本单位,由乳腺末梢导管、腺泡和小叶内间质所组成。此单位是乳腺功能的基础,每个乳腺由15-20个腺小叶导管系统组成,即15-20个乳腺叶组成。每个腺叶由20-40个小叶组成,每一小叶具有10-100个腺泡。一个乳房所含乳腺叶数目是固定不变的,而小叶的的数目和大小可以有很大变化。一般说来,青年妇女乳腺小叶数目多而体积大,绝经后小叶即明显萎缩,往往一个小叶仅有3-4个腺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