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低血压分为哪些类型

  前言

  一般认为上肢血压低于12/8kPa(90/60毫米汞柱)为低血压。低血压、血液循环灌注无力、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会影响向组织细胞输送氧气、营养以及带走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等,长期如此会导致机体功能衰竭。根据其发生原因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体位性低血压

  即由卧位突然变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收缩压下降2.67kPa以上。早晨起床后常出现眼前发黑、头晕,跌倒。以40-70岁男性较多见。可因久病卧床身体虚弱或由于同时服用具有扩张静脉作用的降压药,降低血糖的降糖药所引起。

  症状性低血压

  由某些疾病或药物所引起,如脊髓空洞症严重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慢营养不良者服用降压药等。

  原发性低血压

  一般认为与体质有关。多见于20-40岁妇女。多有家族遗传史,有的没有任何症状,有的则出现疲乏、健忘、头晕、头痛、心慌甚至晕厥或有心前区压迫感等症状。

  许多患者伴有头痛、头晕、胸闷、气短、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睡眠浮浅、胃口不好、脚肿等症状。这些表现在夏季气湿较高时较常见,体质衰弱者及女性较多见,但并无其他明显的异常感觉。

  中医认为低血压是脾肾阳气亏损所致,治疗上注重温脾肾升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