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花蕊石
·《中国药典》:花蕊石
【别名】花乳石、白云石
【英文名】OPHICALCITUM
【来源】本品为变质岩类岩石蛇纹大理岩。采挖后,除去杂石及泥沙。
【性状】本品为粒状和致密块状的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具棱角,而不锋利。白色或浅灰白色,其中夹有点状或条状的蛇纹石,呈浅绿色或淡黄色,习称“彩晕”,对光观察有闪星状光泽。体重,质硬,不易破碎。无臭,味淡。
【贮藏】置干燥处。
【炮制】
花蕊石:洗净,干燥,砸成碎块。
煅花蕊石:取净花蕊石,照明煅法(附录ⅡD)煅至红透。
【归经】归肝经。
【性味】酸、涩,平。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跌扑伤痛。
【用法用量】4.5~9g,多研末服。外用适量。
【摘录】《中国药典》
------
·《中药大辞典》:花蕊石
【别名】花乳石(《嘉佑本草》)。
【出处】《嘉佑本草》
【来源】为变质岩类岩石含蛇纹石大理岩的石块。
【生境分布】产陕西、河南、河北、扛苏、浙江、湖南、山西、四川等地。
【性状】主要由方解石颗粒组成,并含有蛇纹石,为较常见的一种大理石。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灰白色,有淡黄色或黄绿色彩晕相同。表面不平坦,有棱角,对光照之有闪星状光亮。体重质坚,断面不整齐。无臭,无味。以夹有黄绿色斑纹者为佳。本品显碳酸盐与钙盐的各种反应。
【化学成分】含大量钙、镁的碳酸盐,并混有少量的铁盐、铝盐及少量的酸不溶物。
【炮制】花蕊石:洗净,敲成小块。煅花蕊石:取净花蕊石打碎,置坩埚内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碎成小块。
【归经】《纲目》:“厥阴经血分。”
【性味】
酸涩,平。
①《纲目》:“酸涩,平,无毒。”
②《本草经疏》:“酸辛,平。”
【注意】
凡无瘀滞及孕妇忌服。
《本草经疏》:“无瘀血停留者不宜内服。不由内伤血凝胸膈板痛,而因火炎血溢以致吐血者,忌之。”
【功能主治】
化瘀,止血。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妇血晕,死胎、胞衣不下,金疮出血。
①《嘉佑本草》:“主金疮止血,又疗产妇血晕,恶血。”
②《纲目》:“治一切失血伤损,内漏,目翳。”
③《玉楸药解》:“功专止血。治吐衄崩漏胎产,刀杖一切诸血。”
④《医林纂要》:“泻肝行瘀血,敛肺生皮肉。”
【用法用量】内服:入散剂,1~3钱。外用:研末撒。
【复方】
①治五脏崩损,涌喷血成升斗:花蕊石火煅存性,研为末,用童便一盅,炖温,调末三钱,甚者五钱,食后服下,男子用酒一半,女人用醋一半,与童便和药服,使瘀血化为黄水,后以独参汤补之。(《十药神书》花蕊石散)
②治金刃箭镞伤中,及打扑伤损,猫狗咬伤,内损血入脏腑,妇人产后败血不尽,血迷血晕,恶血奔心,胎死腹中,胎衣不下:花蕊石(捣为粗末)一两,硫黄(上色明净者,捣为粗末)四两。上二味相拌令匀,固济,瓦罐内煅,取出细研。瓷合内盛。外伤掺伤处。内损用童便或酒调服一钱。(《局方》花蕊石散)
③治多年障翳:花蕊石(水飞,焙)、防风、川芎藭、甘菊花、白附子、牛蒡子各一两,甘草(炙)半两。为末,每服半钱,腊茶下。(《卫生家宝方》)
④治脚缝出水:好黄丹入花蕊石末掺之。(《谈野箱试验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花蕊石
【别名】花乳石、白云石
【英文名】Ophicalcite,Ophicslcite
【出处】
出自《嘉佑本草》。
1、《本草图经》:花乳石,出陕州阌乡县。体至坚重,色如硫黄,形块有极大者。人用琢器。古方未有用者,近世以合硫黄同煅研末,敷金疮。又人仓卒中金刃,不及煅合,但刮石上取末敷之,亦效。采无时。
2、《本草纲目》:《玉册》云,花乳石,阴石也。生代州山谷中。蜀中汉山、彭县亦有之。凡入丸、散,以罐固济,顶火煅过,出火毒,研细,水飞,晒干用。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变质岩类岩石含蛇纹石大理岩的石块。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rpentine
采收和储藏:采挖后,敲去杂石,选取有淡黄色或黄绿色彩晕的小块。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大理岩参见“方解石”条。
2、产于河北、山西、陕西、江苏、浙江、河南、湖南、四川等地。
资源分布:1。大理岩参见“方解石”。
2、系由石灰岩经变质作用形成。
【原形态】
蛇纹石大理岩主要由矿物方解石形成的大理岩与蛇纹石组成。
1、大理岩由方解石形成,参见“方解石”条。
2、蛇纹石为硅酸盐类蛇纹石族矿物。晶体结构结构属单斜晶系。单个晶体呈片状、针状,但罕见。常呈板状、鳞片状或为显微粒状集合体。以纤维状纹理或斑点状团块分散于方解石晶粒中。一般呈绿色,深浅不等,了有呈白色、浅黄色、灰色、蓝绿色或褐黑色者,纤维状或鳞片状者呈丝绢光泽。硬度2.5-3.5,相对密度2.5-3.6,抚摸之有滑感。
【性状】
性状鉴别本品为粒状和致密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较粗糙,具棱角而不锋利。白色或淡灰白色;对光照之具闪星样光泽。其中夹有点状或条状的花纹(蛇纹石),呈淡黄绿色,蜡样光泽,习称“彩晕”。体重,质硬,砸碎后,断面粗糙;可用小刀刻划成痕。无臭,无味。以块整齐、夹有黄绿色斑纹者为佳。
显微鉴别(1)方解石透射偏光镜下薄片中无色透明。参见“方解石”条。(2)蛇纹石透射偏光镜下薄片中无色,呈片状或长纤维状。低正突起。片状者干涉色为Ⅰ级灰色,波浪状消光;长纤维者,干涉色可达到Ⅰ级黄色,近于平行消光,正延长符号。二轴晶,负光性。
【化学成分】花蕊石主含钙、镁的碳酸盐,并混有少量铁盐、铝盐,及锌、铜、钴、镍、铬、镉、铅等元素以及少量的酸不溶物。
【炮制】花蕊石:洗净,敲成小块。煅花蕊石:取净花蕊石打碎,置坩埚内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碎成小块。
【鉴别】(1)取本品粉末约0.5g,加稀盐酸,显碳酸盐反应,而滤液显钙盐的各种反应,参见“方解石”条。(2)取上述加稀盐酸反应后溶液,静置。取上清液1ml,滴加氢氧化钠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加碘试液,转成红棕色。(检查镁盐)
【归经】肝经
【性味】酸;涩;平;无毒
【注意】
1、凡无瘀滞及孕妇忌服。
2、《本草经疏》:无瘀血停留者不宜内服。不由内伤血凝胸膈板痛,而因火炎血溢以致吐血者,忌之。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妇血晕;死胎;胞衣不下;金疮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入散剂,1-3钱。外用:研末撒。
【复方】1。花蕊石散(《十药神书》),治咳血及五脏崩损,涌喷血成升斗者。2。花蕊石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金刃箭镞伤中,及打扑伤损,猫狗咬伤,内损血入脏腑,妇人产后败血不尽,血迷血晕,恶血奔心,胎死腹中,胎衣不下。3。花蕊石散(《实用中药手册》),治咯血,吐血,大便下血。4。平肌散(《证治准绳·疡医》),治疮疡久不收敛。5。平肌散(《外科精义》),治诸疮久不收敛者。6。溃疡丸(《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治瘀血型溃疡病,有明显出血者。
【各家论述】
1、《嘉佑本草》:主金疮止血,又疗产妇血晕、恶血。
2、《本草纲目》:治一切失血伤损,内漏,目翳。
3、《玉楸药解》:功专止血。治吐衄崩漏胎产,刀杖一切诸血。
4、《医林纂要》:泻肝行瘀血,敛肺生皮肉。
5、《本草纲目》:花蕊石,其功专于止血,能使血化为水,酸以收之也。而又能下死胎,落胞衣,去恶血,恶血化则胎与胞无阻滞之患矣。东垣所谓胎衣不出,涩剂可以下之,故赤石脂亦能下胞胎,与此同义。葛可久治吐血出升斗,有花蕊石散,《和剂局方》治诸血及损伤金疮胎产,有花蕊石散,皆云能化血为水,则此石之功,盖非寻常草木之比也。
6、《本草经疏》:花乳石,其功专于止血,能使血化为水。妇人血晕,恶血上薄也,消化恶血,则晕自止矣。以酸敛之气,复能化瘀血,故敷金疮即合,仍不作脓也。
7、《本草述》:花蕊石,其于血证,似以能化瘀为止。缪仲淳氏所云,吐血诸证,多因于火炎迫血以上行,如斯药性非宜,亦是确论也。然有血证不尽因于阴虚者,则此味又为中的之剂矣。
8、《本草求真》:花蕊石原属劫药,下血止后,须以独参汤救补,则得之矣。若使过服,则于肌血有损,不可不谨。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