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五色梅
·《全国中草药汇编》:五色梅
【别名】马缨丹、红彩花、头晕花、如意花
【来源】为马鞭草科马樱丹属植物五色梅Lantana camara L.,以根或全株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直立或半藤状灌木,高可达2米,有强烈臭气,全株被短毛。茎枝常有下弯钩刺。叶对生,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四季开花,花序腋生,花冠高脚碟状,4~5裂,有红、粉红、黄、橙黄、白等多种颜色,故名“五色梅”。核果球形,肉质,成熟时紫黑色。
【性味】根:淡,凉。枝、叶:苦,凉,具臭气。有小毒。
【功能主治】根: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用于感冒高烧,久热不退,颈淋巴结核,风湿骨痛,胃痛,跌打损伤。叶、枝:外用治湿疹,皮炎,皮肤瘙痒,疖肿,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根:1~2两;枝叶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用鲜叶捣烂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辞典》:五色梅
【别名】山大丹、大红绣球、珊瑚球(《南越笔记》),龙船花(《植物名实图考》),臭金凤、如意花、昏花(《岭南采药录》),七变花(《华北经济植物志要》),如意草(《广州植物志》),土红花、臭牡丹、杀虫花(《南宁市药物志》),毛神花(《闽南民间草药》),臭冷风(《广西中药志》),天兰草(《湖南药物志》),臭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五色花、五雷箭、穿墙风(《广西中草药》),野眼菜(江西《草药手册》),五彩花、红花刺、婆姐花(《福建中草药》)。
【出处】《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马缨丹的叶或带花叶的嫩枝。
【生境分布】野生于村落旁或裁培于庭园。分布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等地。
【原形态】
马缨丹(《南越笔记》)
直立或半藤状灌木,有强烈气味,稍被毛,高1~2米,若为藤状时,高常倍之;茎枝无刺或有下弯钩刺。叶对生;卵形或矩圆状卵形,长3~9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钝齿,上面祖糙而有短刺毛,下面被小刚毛。头状花序稠密,连花冠宽2-3.5厘米;花序柄腋生,粗壮,常较叶为长;苞片狭长,约为花冠的1/3~1/2;花冠粉红色、红色、黄色或橙红色,长约1厘米。花冠简细长,裂片4~5;雄蕊4,不外露;子房2室。核果球形,肉质,长约5毫米,成熟时紫黑色,有骨质的小分核2颗。花期:全年开花。
本植物的根(五色梅根)、花(五色梅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性味】
苦,寒。
①《南宁市药物志》:“苦,平,无毒。”
②《广西中药志》:“味苦,性寒,无毒。”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凉。”
④《广西中草药》:“味微甘辛,性凉。”
【注意】《福建中草药》:“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
消肿解毒,祛风止痒。治痈肿,湿毒,疥癞,毒疮。
①《岭南采药录》:“洗湿毒疥癞。”
②《南宁市药物志》:“叶:治疥癜毒疮,跌打止血。花:可止血。”
③《广东中药》:“祛风止痒,消肿止痛,散毒,敷大肠疡痈。”
④《广西中草药》:“全草:退热,杀虫止痒,消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捣汁冲酒。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复方】
①治毒核症:臭金风叶捣烂,取自然汁,用双蒸酒冲服。又将叶捣烂,加红糖、冰片少许,敷于核上,不时转换,即可清凉止痛。(《岭南采药录》)
②治筋伤:毛神花鲜叶捣碎,擦患处,然后以渣敷之。(《闽南民间草药》)
③治皮炎、湿疹瘙痒:马缨丹新鲜枝叶煎水外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跌打扭伤;马缨丹鲜叶捣烂外敷。(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感冒风热:五色花叶一两,山芝麻五钱。水煎,日分二次服。(《广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五色梅
【别名】龙船花、山大丹、大红乡球、珊瑚球、臭金凤、如意花、土红花、杀虫花、臭牡丹、毛神花、臭冷风、天兰草、臭草、五色花、五雷箭、穿墙风、野眼菜、五彩花、红花刺
【英文名】Common Lantana Leaf,Leaf of Common Lantana
【出处】出自《广西中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马缨丹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ntana camara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生于海拔80-1500m的海边沙滩、路边及空旷地。我国庭园有栽培。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有逸生。
资源分布:原产美洲热带地区。
【原形态】马缨丹,直立或蔓性灌木。植株有臭味,高1-2m,有时呈藤状,长可达4m。茎、枝均呈四方形,有糙毛,常有下弯的钩刺或无刺。单叶对生;叶柄长约1cm;叶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3-9cm,宽1.5-5cm,基部楔形或心形,边缘有钝齿,先端渐尖或急尖,表面有粗糙的皱纹和短柔毛,背面具小刚毛,侧脉约5对。头状花序腋生,花序直径1.5-2.5cm;花序醒粗壮,长于顺柄;苞片披针莆,长为花萼的1-3倍,有短柔毛;花萼筒状,先端有极短的齿;花冠黄色、橙色、粉红色至深红色,花冠管长约1cm,两面均有细短毛,直径4-6cm;雄蕊4,内藏果实圆球形,成熟时紫黑色。全年开花。
【毒性】毒性:乙醇提取物对大鼠毒性最大,由叶分离出来的马缨丹烯能降低对大鼠肝、肾切片的氧耗量。给乳牛或小牛犊按6g/kg剂量口服植物叶粉末可引起动物SGOT及血清胆红素含量升高,尸体解剖表明对肝脏有损害,胃、肠也有炎症。
【化学成分】带花的全草含脂类,其脂肪酸组成有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等,其非皂化部分有α香树脂醇(α-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及1-三十烷醇(1-triacontanol),还含葡萄糖(glucose),麦芽糖(maltose),鼠李糖(rhamnose)。花叶挥发油含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二戊烯(dipentene),α-松油醇(α-terpineol),牻牛儿醇(geraniol),芳樟醇(linalool),桉叶素(cineole),丁午油酚(evgenol),柠檬烯(citral),糠醛(furfural),水芹酮(phellandrone),葛缕酮(carvone),β-丁午烯(β-caryophyllene),对-聚伞花素(ρ-cymene),α-、β、蒎烯(pinene),1,4-樟烯(1,4-camphene),月桂烯(myrcene),香桧烯(sabinene)及α-玷(王巴)烯(α-copaene)等。
【药理作用】五然梅有抑制脂质过氧化物形成的作用,抑制豚鼠不同组织的脂质过氧化作用的顺序是:肾上腺>肝>肾>心>肺>脑。五色梅对肝脏磷脂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影响,而显着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
【炮制】
1、净制:除去杂质,鲜品即可入药。
2、切制:取净剂后的嫩枝,切段。也可将干品淋水稍润,切段,晒干,筛去灰屑,即可入药。
【归经】大肠经
【性味】味苦;微甘;性凉;有毒
【注意】本品有毒,内服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的反应,必须掌握用量,防止不良反应。孕妇及体弱者忌用。
【功能主治】清热;止血。主肺痨咯血;腹痛吐泻;湿疹;阴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研末,3-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1、《岭南采药录》:洗湿毒疥癞。
2、《南宁市药物志》:叶:治疥癞毒疮,跌打止血。花:可止血。
3、《广东中药》:祛风止痒,消肿止痛,散毒,敷大肠疡痈。
4、《广西中草药》:全草:退热,杀虫止痒,消疮疡。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