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心脏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类型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约15%。胎儿期动脉导管被动开放是血液循环的重要通道,动脉导管未闭常见于早产儿,在妊娠满28周前出生的婴儿中发生率可占80%,出生后约15小时发生功能性关闭,出生后一年在解剖学上应完全关闭。若持续开放,并产生病理生理改变,即称动脉导管未闭。那么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心脏动脉导管未闭。

  发病原因

  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的主要原因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类,在胎儿期任何影响心脏胚胎发育的因素均可能造成心脏畸形。单纯遗传因素导致(如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的占8%,单纯环境因素导致的占2%,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占90%。环境因素包括母亲怀孕头3个月内感冒、受风疹、柯萨奇病毒感染;摄取锂盐;患糖尿病;酗酒;孕母接触放射线;在怀孕早期不知已怀孕而服用苯丙胺等药物;怀孕早期先兆流产应用某些保胎药物如孕酮等。

  临床表现

  疾病症状

  与分流量及肺动脉压力高低有关,分流量小者常无症状。分流量大者,活动疲乏、气促多汗、瘦弱苍白,声音嘶哑,反复肺炎心衰。有显著肺动脉高压者,血流自肺动脉向主动脉分流,出现差异性发绀。

  疾病体征

  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强,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第2—3肋间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心尖区舒张期杂音,肺动脉第二音亢进。偏外侧有响亮的连续性杂音,可向左上颈背部传导,伴有收缩期或连续性细震颤。出现肺动脉高压后,可能仅听到收缩期杂音。可出现周围血管征:股动脉枪击音,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

  诊断鉴别

  辅助检查

  1、X线:轻型可正常。分流量大者,肺血管影增多,肺动脉干凸出。左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增大,主动脉扩张。

  2、心电图:中度分流者有左心室肥厚,较大分流者有左、右心室肥厚,左心房肥大。

  3、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可以直接探查到未闭合的动脉导管,并可显示未闭动脉导管的管径与长度。彩色多多普勒可见红色血流自降主动脉通过未闭的动脉导管进入肺动脉。

  4、心导管检查。当肺血管阻力增加或疑有其他合并畸形时有必要施行心导管检查,检查可发现肺动脉血氧含量较右心室高,有时心导管可以从肺动脉通过未闭导管插入降主动脉。

  疾病治疗

  药物治疗

  防治感染性心内膜炎,呼吸道感染及心力衰竭。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可用消炎痛0.2-0.3mg/kg或阿斯匹林20mg/kg,每日4次口服,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导管闭合。

  介入治疗

  即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适应症为各种类型PDA,封堵装置选择:PDA直径0.3cm患儿,选用磨菇伞。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一般住院3天)。

  手术治疗

  开胸手术手术结扎与切断缝合动脉导管。

  疾病护理

  应为患儿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既要增强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又要适当休息,避免劳累过度。如果患儿能够胜任,应尽量和正常儿童一起生活和学习,但应防止剧烈活动。同时,应教育儿童对治疗疾病抱有信心,减少悲观恐惧心理。

  先心病患儿易感染呼吸道疾病,且易并发心力衰竭,故应随着季节的变换及时增减衣服,尽量少带患儿去公共场所,出现感染时,应积极控制感染。

  青紫的患儿,应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导致患儿出汗、脱水。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进食避免过饱,保持大便通畅。婴儿喂奶时可用滴管滴入,以减轻患儿体力消耗。尽量不使患儿过度哭闹,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先心病患儿,应尽可能按时接受预防接种。

  对于家长来说,一旦确诊小儿患先心病,定期的医院随访是至关重要的,超声心动图检查不仅能及时反映先心病心功能的变化,还能及时把握治疗时机和制定治疗方案,对于小儿今后的生长发育起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