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头痛的捏痧疗法?

  捏痧疗法同针炎疗法一样,起源于远古时期,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捏痧治病,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且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捏痧疗法同针炎疗法一样,起源于远古时期,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捏痧治病,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且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施术于皮肤、经络、穴位和病变部位,把阻滞在人体内的病理代谢产物通过皮肤排泄出来,使病变的器官、组织及细胞得到氧气的补充而被活化,从而预防疾病及促进机体康复。

  捏痧疗法是指应用光滑的硬物器具或手指、金属针具、瓷匙、古钱、玉石片等,蘸上食油、凡士林、白酒或清水,在人体表面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挤、揪、捏、刺等物理刺激,造成皮肤表面瘀血点、瘀血斑或点状出血,通过刺激体表皮肤及经络,改善人体气血流通状态,从而达到扶正祛邪、调节阴阳、活血化瘀、清热消肿、软坚散结等功效。

  直接捏法:指在施术部位涂上捏痧介质后,然后用捏痧工具直接接触患者皮肤,在体表的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拭,至皮下呈现痧痕为止。病人取坐位或俯伏位,术者用热毛巾擦洗病人被刮部位的皮肤,均匀地涂上捏痧介质。术者持捏痧工具,在刮拭部位进行刮拭,以刮出出血点为止。

  点刺法:即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示、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此法多用于手指或足趾末端穴位,如十宣穴、十二井穴或头面部的太阳穴、印堂穴、攒竹穴、上星穴等。

  1、顽固性头痛:症见头痛缠绵,久治不愈。

  【取穴】百会、风池、完骨、天柱、风门、头维、太阳、曲池、外关、合谷、列缺、丰隆、血海、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方法】采用直接捏法。以水牛角捏痧板为工具,介质采用凡士林油。在风池、完骨、风门、曲池、丰隆、血海、阴陵泉和三阴交等穴上均匀涂抹凡士林油。先刮头顶部百会、后颈部风池、完骨、天柱及后头部;然后刮肩部风门;点揉头部两侧头维、太阳;再刮上肢部曲池、外关;再点揉手部合谷、上肢部列缺;刮下肢部丰隆、血海、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最后点揉足部太冲。放痧穴:太阳、百会。风池、完骨、天柱采用角刮法,曲池、外关、血海、阴陵泉、足三里和三阴交采用斜刮法;合谷和列缺采用拇指揉法;太阳和百会采用小号三棱针点刺出3~5滴血。

  【说明】采用平补平泻法。

  2、偏头痛:症见头痛剧烈,或左或右,或连及目、齿。

  【取穴】风池、翳风、头维、率谷、太阳、合谷、列缺、阳陵泉、足临泣、印堂。

  【用法】采用直接捏法。采用水牛角刮痧板,介质采用红花油。在风池、合谷、列缺、阳陵泉、足临泣上均匀涂抹红花油,先刮颈部风池;点揉头部翳风、头维、率谷、太阳;刮手部合谷、列缺;刮下肢部阳陵泉及足部足临泣。放筋穴:印堂、太阳。风池、合谷、列缺、阳陵泉、足临泣采用角刮法;翳风、头维、率谷和太阳采用拇指揉法;印堂和太阳采用小号三棱针点刺出3~5滴血为度。

  【说明】采用平补平泻法。

  3、三叉神经痛:症见在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突然发生剧烈疼痛,疼痛似电击、刀割、烧灼或针刺样。有的疼痛发作时可伴有流泪、流涕。

  【取穴】阳白、攒竹、太阳、颊车、列缺、四白、巨愣、合谷、下关、大迎、承浆、侠溪。

  【用法】采用直接捏法。采用水牛角刮痧板,介质采用红花油。在头部阳白上均匀涂抹红花油,用水牛角刮痧板在其上进行刮拭,以局部刮出出血点为度;在面部的攒竹、太阳、颊车、巨髎、下关、大迎、承浆和手部的合谷、列缺等穴位处也涂抹少量红花油,以活血通经止痛,采用拇指揉法,以局部酸胀为度。

  三叉神经第Ⅰ支痛:先刮头部阳白;点揉面部攒竹、太阳、颊车及上肢部列缺。

  三叉神经第Ⅱ支痛:点揉面部四白、巨髎;刮或点揉手部合谷。

  三叉神经第Ⅲ支痛:点揉面部下关、颊车、大迎、承浆;刮或点揉手部合谷;点揉足部侠溪。

  【说明】采用泻法。

  注意

  1、捏痧前要选择一个好的治疗场所,空气流通清新,并注意保暖,注意避风,夏季不可在有过堂风的地方刮痧。

  2、选择舒适的刮痧体位,以利于刮拭和防止晕刮。

  3、捏痧工具要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刮拭前须仔细检查刮痧工具,以免刮伤皮肤。

  4、施术者的双手也应消毒。

  5、在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的前提下,刮痧对人体无害,应消除恐惧心理,以免晕刮。

  6、勿在病人过饥、过饱及过度紧张的情况下进行刮痧治疗。

  7、刮拭手法要用力均匀,以能忍受为度,达到出痧为止。

  8、婴幼儿及老年人,捏拭手法用力宜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