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组胺类药物效果怎样,介绍三大抗组胺类药物
对于春季来说,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主要是因为环境变化,早晚温差较大,接触了过敏原引起的疾病。过敏性疾病的种类有很多,最常见的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结膜炎和过敏性皮炎以及过敏性湿疹。过敏性疾病发生在任何人群,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儿童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不管患者发生哪种过敏性疾病,最佳的治疗方案是抗组胺类药物。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抗组胺类药物是一种化学物质,在生活中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的抗过敏药。抗组胺类药物最大特点是吸收快,药效在血液中浓度维持时间长,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过敏反应。抗组胺的药物是药物的总称,根据类型不同可分为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第2代抗组胺药物、第3代抗组胺药物,每种类型包含的药物种类很多,其中应用范围最广泛的包括以下三种。
第一,非索非那丁。非索非那丁最大特点是吸收效果好,服用半个小时后会发挥药效,药效高达24小时,属于长效药物。非索非那丁通过活性因子可以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和聚集,抑制淋巴细胞活性,一般应用于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
第二,左旋西替利嗪。左旋西替利嗪属于第3代抗组胺类药物,对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哮喘效果最明显。患者在服用之后会出现轻微的中枢神经抑制反应。
第三,地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也被称为芙必叮,由于2代抗组胺类药物吸收效果好,服用后三个小时可以达到最高浓度,药物持续时间长,连续使用对心脏没有毒性,一般适用于儿童患者。
以上三个方面是关于抗组胺类药物常见的药物介绍。过敏性疾病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类型,服用的药物是不一样的。对于12岁以下的儿童患者,刚开始服药时最好以小剂量为主,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剂量。另外对于肝肾功能有损害的患者,要谨慎使用抗组胺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