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慢性肠炎的辨证要点
中医博大精深,在临床上有很多的治疗我们都采用中医的治疗方式去治疗,但是针对于慢性肠炎这种疾病来讲,从中医的角度去看的话,您了解多少呢?很多人对肠炎的认识就是上吐下泻,但是具体的肠炎内容还是欠缺的,那么今天就让专家来弥补我们这个知识空缺吧。
(1)辨病缓急:慢性泄泻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迁延日久,每因饮食不当,劳倦过度而复发,常以脾虚证为主。或病久及肾,出现五更泄泻,腰膝怕冷,是命门火衰,脾肾同病,治疗则脾肾同治。
(2)辨病重:一般泄泻,若脾胃不败,饮食如常,多属轻证,预后良好。若泄泻不能食,形体消瘦,泄下无度;或久泻滑脱不禁,致津伤液竭,则每有亡阴、亡阳之变,多属重证。《中藏经》说:“病洞泄不下食,脉急则死。”可见能食与不能食,对于权衡泄泻的轻重有重要意义。
(3)辨寒虚:凡病程较长,腹痛不甚,腹痛喜按,小便利,不渴,多属虚证。粪质清稀如水,腹痛喜温,畏寒胀冷,顽固不化,手足欠温,多属寒症。
(4)辨兼挟症:泻而兼有恶寒自汗、发热头痛、脉浮者,为挟风;泄泻发生在炎夏酷暑季节,症见身热烦渴、头重自汗、脉濡数,为挟暑;泄泻而兼脘腹痞闷,嗳腐酸臭,为挟伤食。
以上专家从中医的角度阐述了肠炎这种疾病的相关知识,在临床上一旦大便存在问题对我们的肠胃都是不好的,便秘的话肠胃毒素不能有效的排除,如果肠炎的话,大便频繁就会破坏我们肠道系统,为此一旦发生胃肠疾病最好还是早日找大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