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缓能治愈吗,引起心动过缓的四大原因
一、心动过缓治疗原则有哪些呢
一、治疗原则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5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率药物(如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或可考虑安装起搏器。
(3)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应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二、一般治疗
(1)对窦性心动过缓者均应注意寻找病因,大多数窦性心动过缓无重要的临床意义,不必治疗。
(2)在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心率很慢可使心排血量明显下降而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症状明显,此时应使用阿托品(注射或口服),甚至可用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以提高心率。亦可口服氨茶碱。
(3)对窦房结功能受损所致的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心率很慢、症状明显,甚至有晕厥发生、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需要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以防突然出现窦性停搏。
(4)对器质心脏病伴发窦性心动过缓又合并窦性停搏或较持久反复发作窦房阻滞而又不出现逸搏心律、发生过晕厥或阿-斯综合征、药物治疗无效者,应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
(5)由颅内压增高、药物、胆管阻塞等所致的窦性心动过缓应首先治疗病因,结合心率缓慢程度以及是否引起心排血量的减少等情况。适当采用提高心率的药物
二、导致心动过缓的4大原因
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动过缓可见。
1、迷走神经兴奋。
大多通过神经(主要为迷走神经兴奋)、体液机制经心脏外神经而起作用,或是直接作用于窦房结而引起心动过缓。
2、窦房结功能受损。
指由窦房结受损(如炎症、缺血、中毒或退行性变的损害等)而引起的心动过缓。此外,可见于心肌受损如心肌炎、心包炎、心肌硬化等。也可能为一过性的窦房结炎症、缺血及中毒性损害所致。
3、急性心肌梗死。
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为20%~40%,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期发生率最高(特别是下壁梗死)。
4、心外因素。
心外因素所致性心动过缓,绝大多数伴有迷走神经亢进现象,是神经性的,心率不甚稳定。当自主神经张力改变时,如深呼吸、运动、注射阿托品等后常有心率的变化,P-R间期可略有延长。
三、心动过缓的饮食注意事项
一、饮食适宜:1、宜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2、宜食用易消化的食物;3、宜多吃水果蔬菜。
二、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燕麦。燕麦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并且含的糖分很低,从而能够持续地给机体补充能量,并能够使人产生长久的饱满感,故现在已经成了一种减肥瘦身的流行食物。除此之外,它还能够软化血管,所以对于防治心脏病也是身手不凡。在食用燕麦时,最好再同时吃一些葡萄干、苹果以及蜂蜜等食品,这样既能够增添一些风味,又能添加一些营养素,更增强了心脏的功能。
沙丁鱼。含有大量的OMEGA—3脂肪酸,以及丰富的钙质与烟酸。这些成分不但能强壮心脏,而且还能够预防心脏病的发生。既可以煎着吃,也可以炸着吃,还可以吃沙丁鱼罐头。
豆腐。能够降低LDL(坏)胆固醇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可以炒、炖食用。
三、饮食禁忌:1、忌食用过硬不消化的食物;2、忌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四、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冷饮。可导致胃部负担加重,刺激迷走神经,增加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风险。凉菜、辣椒、花椒、蒜、芥末等都不要食用为好。
小麻椒。常吃这些食物,容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等各种心血管疾病,不利于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病情。酱菜、腌制食品、奶油、蛋黄、螃蟹、鱼子等也少吃为好。
酒。可使血压升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导致心率加快,甚至诱发心律紊乱,从而加重心脏负担,使心肌瓣膜功能受到损害。喝酒让人容易麻痹,不清醒从而进行失去理智的行为。
四、哪些药物能治疗心动过缓
1、对窦性心动过缓者均应注意寻找病因,大多数窦性心动过缓无重要的临床意义,不必治疗。
2、在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心率很慢可使心排血量明显下降而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症状明显,此时应使用阿托品(注射或口服),甚至可用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1mg加入到5%葡萄糖液500ml中缓慢静滴,应根据心率快慢而调整剂量),以提高心率。亦可口服氨茶碱0.1g,3次/d。
3、对窦房结功能受损所致的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心率很慢、症状明显,甚至有晕厥发生、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需要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以防突然出现窦性停搏。
4、对器质心脏病伴发窦性心动过缓又合并窦性停搏或较持久反复发作窦房阻滞而又不出现逸搏心律、发生过晕厥或阿-斯综合征、药物治疗无效者,应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
5、由颅内压增高、药物、胆管阻塞、伤害等所致的窦性心动过缓应首先治疗病因,结合心率缓慢程度以及是否引起心排血量的减少等情况。适当采用提高心率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