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猝死的原因有哪些,怎样防止心脏猝死
一、导致心脏猝死最主要病因
猝死的内涵可以浓缩成6个字,即患者是“因病突然死亡”。这6个字准确精炼地概括了猝死内涵的三要素:
要素一:患者已经死亡。故患者没有死的,一律不能认定为猝死。猝死是终结性诊断,是盖棺定论。因此猝死是只能预防,不能治疗的疾病,任何能够治疗甚至治愈或复苏成功的情况都不能称为猝死。
要素二:患者属于自然死亡,即因自身疾病而死亡,死亡起因于患者身体内部因素。而不是死于患者身体的外部因素,不是死于溺水、触电、自缢、中毒、低温、高温、暴力、失血、外伤、麻醉、手术等非自然原因。
要素三:猝死是突然发生的,其发生时间是不可预料的,也就是说患者并没有出现即将死亡的征兆,故没有人认为该患者将要死亡,但死亡偏偏发生了。因此,凡能预料的死亡都不属于猝死。临床最常见的就是终末期疾病的患者,如癌症晚期、各种疾病的晚期等,患者的生命逐渐走向尽头,临床上的相关表现有目共睹,一旦患者离去,此种死亡就不是猝死。
二、如何预防心脏猝死的发生
1、定期体检:无论心脏病患者还是身体健康的人,都应定期进行体检,因为心血管疾病以及心源性猝死,经常会找上貌似健康的人,特别是心脏有器质性病变,但症状不明显的中年人。
2、戒烟:吸烟与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有协同作用,可以使冠心病的发病危险性成倍增加。
3、合理膳食:多食富含食物纤维的粗粮、蔬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多食新鲜瓜果,少吃煎、炸、熏、烤和腌制食品,用餐不宜过饱。
4、防止肥胖:体重超重5公斤,心脏的负担即增加10%。因此,要不遗余力地防止肥胖。
5、积极治疗原有的疾病:遵照医嘱按时服药。
6、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精神紧张可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还会诱发心率失常,引起心绞痛,甚至还可以使已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发生心肌梗塞等意外。因此要做到在紧张中松弛情绪,自我调整。
7、生活要有规律:按时起床、按时睡眠,定时进餐、适当休息,防寒保暖、谨防感冒、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8、适量运动:步行是最简单而安全的运动。步行可以使心脏收缩加强,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增多,从而使身体适应步行运动的需要,这对心脏也是一种锻炼。
三、心脏猝死的急救方式是什么
1、将病人平卧于木板或水泥地上
让患者就地采取坐位、半卧位或卧位,松开领口当患者伴有呕吐症状,应将患者持侧卧位(如有假牙须及时将患者假牙取出),防止呕吐物堵塞气管窒息而死。侧卧时须将患者心脏一侧朝上,防止压迫心脏加重病情。如患者裸身倒在浴室等冰冷潮湿场地,须用棉被为患者保暖。打开气道抢救者用一只手掌放置于病人前额,用力向下压,使病人头向后仰,另一只手的食、中指将病人下巴向前抬起。
2、人工呼吸抢
人工呼吸抢救者用放在病人前额上那只手的拇、食指夹住病人鼻翼,作口对口密封吹气,以每分钟16次的速度进行。第一次可作2次吹气,使已萎缩的肺张开。吹气见效的特征是呢感看到病人胸部起伏,病人呼气时可听见和感觉到有气体逸出。
3、胸外压
人工循环抢救者一手的手掌根放在病人胸骨中下1/3处,另一手掌放在病人胸骨上方,双手垂直向下压。按压与放松时间应相等。每分钟胸外按压频率为100次,深度约3.5-4.5厘米。急救的同时,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和意识的状况,尽快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将患者送到医院接受专业抢救。
四、心脏猝死有哪些临床表现
1、前驱期
在心脏性猝死前的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可出现胸痛、气促、乏力、软弱、持续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衰等症状,但有些患者亦可无前驱症状,瞬即发生心脏骤停。
2、终末事件期的表现
由于猝死原因不同,终末事件期的临床表现也各异。典型的表现包括: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发心悸或眩晕等。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先无预兆,则绝大部分是心源性。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其中以心率加快及室性异位搏动增加最为常见。因室颤猝死的患者,常先有室性心动过速。另有少部分患者以循环衰竭发病。
3、心脏骤停期
心脏骤停的症状和体征如下:①突然的意识丧失常或抽搐、可伴有惊厥。②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③听诊心音消失。④叹息样呼吸或呼吸停止伴发绀。⑤瞳孔散大。
4、生物学死亡期
心脏骤停发生后,大部分患者将在4~6分钟内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损害,随后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发生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和尽早除颤,是避免发生生物学死亡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