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包裹新生儿,新生儿怎么包
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总要用包被包起来。中国有个传统,那就是包个严严整整,结结实实的“蜡烛包”。顾名思义,把孩子包得像一截直溜溜的蜡烛。有的父母还觉得不够劲儿,还要在包被外系上绳子,让孩子这样可以防止由佝偻病形成的罗圈腿。殊不知,小儿不是蜡烛。
多少年来,小孩就是这样包过来的,似乎天经地义,无可非议的,而今要说它有什么不好,许多老年人都很难接受。但是科学毕竟是要战胜传统。
首先“蜡烛包”把孩子包得严实,手脚都不能动,不利于孩子的运动机能发育。人们都会注意到,刚出生的婴儿双腿并非像大人那样总是伸得很直,而是弯曲得呈屈曲状。这是婴儿阶段的一种正常状态。当他们自由地躺在床上时,小手小脚就会乱踢乱蹬。哪怕当他们还在母腹中时,就已经开始了这种快乐的运动,而一出生,就被包裹起来,怎能不使他们感到难受呢?只可惜他们能表示抗议的方式太少了。
此外,认为蜡烛包加带子可以防止佝偻病“罗圈腿”的说法也是不科学的。佝偻病的病因早已查明,是因为体内缺乏维生素D所致的疾病,由于缺乏维生素D,使体内钙吸收不良,造成骨骼钙化不好,结果出现了腿变形。
这样的原因导致的“罗圈腿”又如何能通过系带子纠正过来呢?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指出,“蜡烛包”不仅限制了婴儿肢体的自由活动,影响发育,容易造成脐部、皮肤感染,而且还有一个更大的危险,就是可能诱发髋关节脱位,这是一个需要石膏固定治疗的外科疾病,会给3岁以下小儿带来许多痛苦。
孩子出生时髋关节的发育不够成熟,出生后在自然状态下,下肢是处于象青蛙腿一样的姿势(屈髋外展外旋),这样股骨头就恰好正处于髋臼中心。随着孩子肢体活动,股骨头刺激髋臼进一步发育,这样就不容易发生髋关节脱位。
如果用“蜡烛包”方法裹扎婴儿,强行让孩子双下肢伸直、并拢,这时股骨头就正对髋外臼外上方的发育不成熟处。当孩子大腿的肌肉纵向收缩时,可能将股骨头拉到髋臼的外上方,造成髋关节脱位。
老人们还有种说法,认为“蜡烛包”包得紧紧地,孩子就会安静地睡觉。许多小婴儿不就是这样吗?把孩子睡觉归因于“蜡烛包”实在有些荒唐。殊不知,刚出生不久的小婴儿本身睡觉时间就比较长,除吃奶外,一天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睡觉,这种状况随月龄的增长而逐渐改变着。因此我们也不能说是“蜡烛包”给了孩子安静的睡眠。
孩子同成人一样渴望自由地不加约束地发展自己,愿父母们特别是隔代的祖父母们,能谅解孩子这一要求,给他们的四肢一些自由活动的余地,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防止髋关节脱位等等都有好处。
那么,正确的包裹方法是什么呢?
应该让孩子的双腿叉开,处于象青蛙腿样(髋外展外旋)的自然姿势,或用髋外展尿不湿包上后,外面再松松地裹上毛毯等,以防孩子受凉。这样不仅满足了他们自由发展的需要,而且还能治愈一部分轻度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儿。小儿不是蜡烛,捆绑是不能使之成型的。只有采用正确方法,才能使孩子健康,体形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