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是什么
再生障碍性贫血根据疾病的速度和严重程度、结合血象和骨髓显像,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致病因素多是药物、化学药品、辐射、继发感染等。本病有2个高峰期,即十五岁到二十五岁的青壮年时期和和六十岁以后的老年时期。
根据现有的临床数据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药物
药物属于患者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2、化学毒物
苯及其衍生物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关系已被许多实验研究证实。苯很容易固定在富含脂肪的组织中,在慢性苯中毒中,苯主要被固定在骨髓中。深入骨髓中的苯可抑制DNA和RNA的合成,并可损伤染色体。
3、电离辐射
X射线、γ射线或中子可以穿透或进入细胞,直接损伤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长期处于辐射暴露环境下很可能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4、病毒感染
病毒性肝炎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存在一定的关系,通常由这种原因导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被称为病毒性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病毒性肝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5、免疫因素
再生障碍性贫血可继发于胸腺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可在患者血清中发现抑制造血干细胞的抗体。一些不明原因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也可能有免疫因素。
6、遗传因素
Fanconi贫血、先天性角化不良等常染色体隐性疾病,也可导致患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
7、其他因素
再生障碍性贫血可继发于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甲状腺或垂体功能低下等病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预后取决于类型、骨髓衰竭程度、患者年龄和治疗手段。近年来,严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总体效果不甚理想。大约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患者在几个月到一年内死亡。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尽量规避此类病症的致病因素,防止疾病侵袭我们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