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脏猝死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心脏性猝死的经过大体上可分为4个时期。即前驱期,终末事件开始,心脏骤停和生物学死亡。不同的患者各期表现也有明显差异。根据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统计36例冠心病猝死患者发生猝死时即时表现,36例中意识突然丧失者20例,其中8例伴有抽搐,晨间洗漱死于卫生间1例,洗澡时死亡1例,在睡眠中死亡6例,突然心前区疼痛、喘憋、腹部不适随即在20min内意识丧失者8例。由此可见,在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前数天到数月,有些患者可出现心前区不适、心悸、气短、乏力等非特异性表现。但亦可无前驱表现,直接发生心脏骤停。而有些报道佩带动态心电图的猝死患者,当时心电记录多为心室颤动,说明心脏骤停时多为心室颤动。部分患者先有心脏缺血或左室功能不全症状,迅即发生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前未诉有不适感觉者,是否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则不能确定。心脏骤停后脑血流锐减,可导致意识突然丧失。下列体征有助于判断是否发生心脏骤停:意识丧失,颈、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如听诊心音消失更可确立诊断。经检查确立诊断后,应立即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
1、病史及体格检查有些心脏性猝死的患者在发病前数分钟或数天可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有的呈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有的发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所以,如冠心病、心肌病或弥漫性心肌炎的患者出现以上症状应高度警惕,防止发生心脏性猝死。
2、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近10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心率变异性与心脏性猝死之间存在肯定的相关关系。在心率变异性指标中,SDNN<50ms为心率变异性高度抑制,SDNN<100ms为心率变异性中度抑制。如心率变异性受抑制,提示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增加。
3、Q-T离散度(QTdispersion,QTd)Q-T离散度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间最长、最短QT间期(QT)的差值。近年研究表明,QTd可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QTd的正常参考值为<50ms,50~70ms有参考价值,以>70ms有诊断价值。临床研究显示,长QT综合征患者,心梗后有室速的患者,心脏性猝死以及药物致心律失常的患者,其QT离散度增加。研究表明,猝死患者的QTd远大于其他心脏病患者。所以,QTd对心脏性猝死有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