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骨头汤熬得太浓,反而伤身

  打呼噜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睡眠现象,男女比例大约是6∶1。

  睡眠时如果仅仅是鼾声如雷,没有憋气现象,醒来时神清气爽,属于良性鼾症;如果有睡眠憋气现象,则有可能患有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必须到有检测条件的大医院接受检测。

  前不久,美国有报道,绿茶中的成分可以保护大脑免受睡眠障碍导致的神经性损伤。

  a“饭前喝汤胜过良方”,这话听起来似乎没错。不过,从现代营养学角度看,主张“多喝汤”并非真的对健康有利。

  中国人很重视“补”。中医学很早就产生过一种学说叫“补益学说”,具体有“滋阴”、“补阳”、“补脾胃”等之分。除了药补,老百姓也重视“食补”,而炖鸡汤、熬骨头汤就是国人最推崇和津津乐道的“补汤”。这一点不奇怪,由于过去生产力低下,食物匮乏,贮存食品不易,一般老百姓平时吃肉类、油脂类比现在少得多,对蛋白质、脂肪绝对或相对摄入不足,患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的人就较多,而体弱、贫血不仅会得很多疾病,还会缩减寿命。不少人通过及时的食疗补益,能够达到有效改善体质、预防某些疾病的作用。所以,鸡汤、骨头汤自然成为人们喜爱的补益佳品。

  然而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鸡鸭鱼肉也早不是逢年过节才能享用的“奢侈品”。

  现代人“营养过剩”、“营养失衡”者除非体质真的“虚”得要“补”,否则像鸡汤、骨头汤还是少喝为妙。

  原因是,炖鸡虽然味鲜,富含蛋白质,但鸡汤中盐分偏高,饱和脂肪和胆固醇也较多。即使吃炖鸡不吃鸡皮,但皮脂早已溶入汤内,喝鸡汤会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不仅会增加胃肠负担,导致消化道疾病,而且还会引起血脂升高,易患上冠心病。慢性胆囊炎的患者,喝过浓的鸡汤,也容易导致急性发作,因此不鼓励多喝。

  骨头汤一般是用猪大骨、肉骨或鱼骨,经长时间熬炖而成,其汤中富含大量“软骨素”和“骨胶原”,能提高人体对钙质的吸收和补充。但骨头汤中含油脂和胆固醇高,尤其是骨髓,胆固醇含量特别高。熬骨头汤若加入海鲜、菇类、动物内脏等,久炖后嘌呤含量相当高,喝下后经肝脏代谢,会产生大量的硝酸,对人体有害。另外,炖汤中加入绿色蔬菜,因为煮得太久,汤中钾含量和草酸盐都会较高,慢性肾病患者喝了有损健康,还容易得肾结石等。

  总之,鸡汤、骨头汤要适量喝,真正体虚可以喝,但也不宜喝熬得过浓的汤。另外,炖鸡汤、骨头汤时最好不要加其他动物内脏,同时应避免喝反复久熬的鸡汤或骨头汤。

  专家指出,多喝绿茶(每天至少1杯)可以作为睡眠呼吸短暂中止的辅助疗法。此外,采取以下几项措施有助于减轻鼾症:

  睡觉时垫高床头,不只是头部,而是整个上半身;

  侧卧入睡,适合于温和型鼾症者,可以在睡衣的背部缝一个口袋,装入一个网球,当仰卧时会因感到不适而引导患者在睡眠中侧卧;

  积极减肥;戒烟;避免宵夜饮酒,睡眠前饮酒进食过多可以引起肌肉松弛;防治过敏性鼻炎或感冒,减少过敏引起的打鼾;

  尽可能不用安眠药。服用安定等药物虽然可以使人入睡,其副作用却会使颈部肌肉松弛而使打鼾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