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引起钩端螺旋体病的因素是什么?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具有全球危害性。一旦病情加重时,可能会危害到人体的肝脏等器官,严重的可致死亡。钩端螺旋体病的危害性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卫生清洁工作,预防疾病的发生。患者一旦发现自己出现有该病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不可拖延。

  引起钩端螺旋体病的因素有哪些?

  1、传染源。钩体的宿主非常广泛。家畜如猪、犬、牛、羊、马等。野生动物如鼠、狼、兔、蛇、蛙等均可成为传染源。但主要传染源为鼠类、猪和犬。钩体在动物的肾脏内生长繁殖,菌随尿排出,污染水及土壤。带菌期猪排菌可达1年;鼠、犬排菌可长达数月至数年。黑线姬鼠为稻田型钩体病的最重要传染源,而猪主要携带波摩那群,为洪水型钩体并流行的主要传染源。钩体患者尿中虽有钩体排出,但人尿为酸性,不适宜钩体生存,迄今尚未证实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故人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很小。

  2、传播途径。钩体病传播方式为间接接触传播。人类感染除极个别来自实验室感染外,均来自接触受染动物排出到环境中的钩体所致。人们在下田割稻、接触生活用水、抗洪、泅渡、开荒生产、饲养家畜、宰割病畜及坑道井下作业接触被污染的疫水或土壤均可受到感染;病原体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体内而受染;患钩体病的孕妇可经胎盘传给胎儿;进食被钩体污染的食物,可经消化道感染。

  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钩体普遍易感。非疫区居民进入疫区,尤易受梁。感染后可获较持久的同型免疫力,但不同型别间无交叉免疫。新人疫区的人易感性高,且易于发展为重型。

  4、流行特征。由于钩体在外界存活需适当温度及湿度,其感染的方式需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发生。使本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区性和一定的职业性。

  (1)、发病季节。我国多数地区钩体并发生和流行在稻田型主要集中于夏季之交水稻收割期间,以7~9月份为高峰。在双季稻区有两个高峰。在南方产稻区,常在收割季节短期内突发大量病例,成为局部流行或大流行。洪水型发病高峰与洪水高峰一致,常在6~9月。洪水型的发生亦集中在暴雨发生洪水后,短期出现成批病例流行。在非流行时期,则多为散发病例。此时,除临床较易漏诊和误诊外,亦常低估流行的实际情况。国外自70年代后,钩体病明显的从职业性接触转向野外活动偶然接触,年龄亦以儿童为主的倾向。但仍将。

  (2)、发病地区及形式。主要为稻田型、洪水型及雨水型。我国南方各省以稻田型为主,主要传染源是鼠类,以黑线姬鼠为主。北方各省呈洪水型暴发流行;平原低洼地也可呈雨水型,主要传染源为猪。当南方各省发生洪水暴发流行时,猪也是主要传染源。

  (3)、发病人群。青壮年发病多。20~40岁组占病例总数40%左右。疫区儿童常下河洗澡、嬉水、亦易感染。性别与职业的发病情况常取决于与传染源及疫水接触的频度。农民、牧民、屠宰工人、下水道工人、打猎者等列为易感人群。

  要预防这种钩端螺旋体疾病就一定要在其传染源上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同时要加强个人防护,提高个人免疫力。由于这种病会给人体带来较大的伤害,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做好预防工作。而如果有患者发现自己出现了该病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医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