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婴儿为什么常流口水

  口水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唾液,流口水在医学上称之谓流涎。唾液腺由腮腺、舌下腺、颌下腺组成,它们分泌唾液排入口腔。

  唾液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可以湿润口腔溶解食物,便于吞咽。唾液中含淀粉酶,有消化作用,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出生3个月以后小婴儿中枢神统系统和唾液腺发育逐渐完善,唾液分泌增加,但还不能很好地吞咽唾液,故常常会流口水,叫做生理性流涎。6~7个月以后,由于婴儿出牙对口腔内神经的刺激,结果唾液分泌大量增加,流口水明显增多。

  婴儿流口水大多属生理现象,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功能和吞咽功能逐步完善,流涎现象就会在2~3岁时自然消失。个别有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出血后遗症、先天愚型者,可一直有流涎,当属病态。

  婴儿唾液为酸性,还含一些消化酶和其他物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故局部皮肤如颈部、下颌、颏部等常常红肿,甚至糜烂、脱皮。对经常流口水的小儿,家长要注意常用温水擦洗局部皮肤,涂抹油膏,擦时不能用力,轻轻擦干口水,擦口水用的布料,如手帕、毛巾等要光滑、轻软。

  婴儿流口水与哪些疾病有关?

  深婴儿流口水,大多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口水是由口腔内的唾液腺分泌出来的,唾液不但可以湿润口腔和咽喉,还可以帮助食物消化。

  新生儿由于唾液腺发育尚未完全,唾液的分泌量较少,口腔粘膜比较干。孩子到了3、4个月时,唾液的分泌量开始增多,到了5、6个月时,由于唾液腺逐渐发育成熟,分泌的唾液量就更多了,特别是由于出牙使齿龈受到刺激时更加明显。但是,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婴儿口腔较小,吞咽功能差,又不会随时把唾液咽下去,因此,过多的口水就流了出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的牙齿出齐了,口腔的深度也增加了,孩子学会了用吞咽来调节过多的口水,流口水的现象也就自然消失了。所以,这种生理性的流口水不需要治疗。

  还有一种叫病理性流涎。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面部神经麻痹、智能低下儿、婴儿口腔及咽部发炎。这些疾病除流口水外,还有一些其他症状,与生理性流涎很好区别。如果是口腔内的炎症,只要积极治疗,消除了炎症,流口水的现象也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