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急性肾功能衰竭总的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减轻症状,改善肾功能,防止并发症发生。对肾前性ARF主要是补充液体、纠正细胞外液量及溶质成分异常,改善肾血流,防止演变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对肾后性ARF应积极消除病因,解除梗阻。无论肾前性与肾后性均应在补液或消除梗阻的同时,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对肾实质性ARF,治疗原则如下:

  1、少尿期的治疗少尿期常因急性肺水肿、高钾血症、上消化道出血和并发感染等导致死亡。故治疗重点为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氮质潴留,供给适当营养,防治并发症和治疗原发病。

  (1)卧床休息:所有明确诊断的患者都应严格卧床休息。

  (2)饮食:能进食者尽量利用胃肠道补充营养,给予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酌情限制水分、钠盐和钾盐。早期应限制蛋白质(高生物效价蛋白质0.5g/kg),重症患者常有明显胃肠道症状,从胃肠道补充部分营养先让患者胃肠道适应,以不出现腹胀和腹泻为原则。然后循序渐进补充部分热量,以2.2~4.4kJ/d(500~1000Kcal)为度。过快、过多补充食物多不能吸收,易导致腹泻。

  (3)维护水平衡:少尿期患者应严格计算24h出入水量。24h补液量为显性失液量及不显性失液量之和减去内生水量。显性失液量系指前一天24h内的尿量、粪、呕吐、出汗、引流液及创面渗液等丢失液量的总和;不显性失液量系指每天从呼气失去水分(为400~500ml)和从皮肤蒸发失去水分(为300~400ml)。但不显性失液量估计常有困难,故亦可按每天12ml/kg计算,并考虑体温、气温和湿度等。一般认为体温每升高1℃,每小时失水量为0.1ml/kg;室温超过30℃,每升高1℃,不显性失液量增加13%;呼吸困难或气管切开均增加呼吸道水分丢失。内生水系指24h内体内组织代谢、食物氧化和补液中葡萄糖氧化所生成的水总和。食物氧化生成水的计算为1g蛋白质产生0.43ml水,1g脂肪产生1.07ml水和1g葡萄糖产生0.55ml水。由于内生水的计算常被忽略,不显性失水量计算常属估计量,致使少尿期补液的准确性受到影响。为此,过去多采用“量出为入,宁少勿多”的补液原则,以防止体液过多。但必须注意有无血容量不足因素,以免过分限制补液量,加重缺血性肾损害,使少尿期延长。下列几点可作为观察补液量适中的指标:

  ①皮下无脱水或水肿现象。

  ②每天体重不增加,若超过0.5kg或以上,提示体液过多。

  ③血清钠浓度正常。若偏低,且无失盐基础,提示体液潴留。

  ④中心静脉压在0.59~0.98kPa。若高于1.17kPa提示体液过多。

  ⑤胸部X片血管影正常。若显示肺充血征象提示体液潴留。

  ⑥心率快、血压升高,呼吸频速,若无感染征象,应怀疑体液过多。

  (4)高钾血症的处理:最有效的方法为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若有严重高钾血症或高分解代谢状态,以血液透析为宜。高钾血症是临床危急情况,在准备透析治疗前应予以紧急处理,方法为:

  ①伴代谢性酸中毒者可给5%碳酸氢钠250ml静脉滴注。

  ②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注射,以拮抗钾离子对心肌的毒性作用。

  ③25%葡萄糖液500ml加胰岛素16~20U静脉滴注,可促使葡萄糖和钾离子等转移至细胞内合成糖原。

  ④钠型或钙型离子交换树脂15~20g加入25%山梨醇溶液100ml口服,3~4次/d。由于离子交换树脂作用较慢,故不能作为紧急降低血钾的治疗措施,对预防和治疗轻度高钾血症有效。1g树脂可吸附1mmol钾离子。此外,防治高钾血症的措施还有限制高钾的食物、纠正酸中毒、不输库存血,并及时清除体内坏死组织,尤其对挤压伤患者,如出现难以控制的高钾血症,应细心检查深部坏死肌肉部位,只有清除坏死组织,才能控制高钾血症。上述措施无效,血K仍>6.5mmol/L时应透析治疗。

  (5)低钠血症的处理:低钠血症一般为稀释性,体内钠总量并未减少,因此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