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乙型肝炎,乙肝的三大传播途径

  病毒性肝炎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被公认的病毒性肝炎病原体至少有五种,包括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它们的特性,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均不完全相同,但都能引起肝炎病变。HBV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估计全世界有乙型肝炎患者及无症状病毒携带者约3.5亿人,其中1.2亿在我国。而乙型肝炎HBV最为常见。

  乙肝的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和无症状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在潜伏期,急性期或者慢性活动初期,患者血清都具有传染性。HBsAg携带者因无症状而不易被察觉,因此比患者作为传染源的危害更大。

  乙型病毒存在于患者或者病毒携带者的血液和体液(唾液,羊水,精液和分泌物等)中。可直接或通过皮肤粘膜的微小创伤进入易感者的机体造成感染。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1。血液传播:及少量带病毒血液进入人体即可导致感染。输血,注射,手术,拔牙,针刺等,使用带有病毒的血液制品,污染器械也可以导致医院性传播。2,母婴传播:主要是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触而传播。新生儿出生经过产道时,母体病毒通过婴儿的微小创口感染或者哺乳感染。母婴传播在我国发病率较高。3。性传播:在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可存在HBV,因而性传播可导致HBV的传播。此外,通过人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可由带病毒的血液或体液引起传播。如共用剃刀,牙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