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面对动脉硬化闭塞症我们应该知道这些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无节制摄取一些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来补充营养,但是凡事过犹不及过多的摄取就会导致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并且近几年来发病率也逐年增高。面临这样的趋势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得了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能否在最快的时间就医,能否获得正确的治疗方案,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有效治疗,是每一位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最为关注的首要问题之一。那么以下是关于动脉硬化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动脉硬化闭塞症又称为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下肢或尚志动脉狭窄甚至闭塞,表现为肢体缺血症状与体征,多数在60岁后发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动脉硬化早期所有的症状都与发生硬化的动脉所供应的器官有关。不同部位动脉发生硬化,其症状差异很大。动脉硬化早期症状有:心悸、胸痛、胸闷、眩晕、头疼、昏厥、下肢发凉、肢体麻木、间歇性跛行、视力降低、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体力下降等。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原因

  目前对本病的发病原因还不明了,可能是综合因素导致发病。

  1、类代谢紊乱:应用高胆固醇和动物脂肪饮食给家兔等动物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结果与人类相似,提出了脂类代谢与本病有关的看法,高脂血症如何侵犯血管壁?经血管紧张素和其他血管收缩剂实验表明:可能是通过血管收缩剂增加细胞收缩和细胞松解,使细胞裂隙加大,有利脂类进入。在人类高脂血症者有多少人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还不清楚,但糖尿病者可见经常发生动脉硬化,而且起病较早。同时高脂血症者未必都会患动脉粥样硬化症,这在近年的研究已得到证实,可能与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高,比例未见失调,或与载脂蛋白比例失调等有关。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王旭

  2、血栓生成说:有人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系血凝块之误,并无脂质潴留在血管壁,但此说虽难以证实,然而,可看到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堆积和纤维蛋白的溶解,在本病的发病中是起一定作用的。

  3、动脉壁血供改变:正常的动脉血管营养来源有:①血管滋养管分支穿过外膜,但不进入内膜;②血管腔内营养物质直接供应内膜。当动脉一旦出现病变,则毛细血管形成并穿进内膜,与血管滋养管分支吻合,伸到血管腔内,若压力改变或支撑组织坏死,这些血管即破裂,引起内膜下小出血,其结果引起脂肪变性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4、动脉壁异常负载:高血压病人的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生率比正常人高2~3倍,且血压的高、低与动脉硬化及组织学改变的程度成正比,高压血流对动脉壁产生张力性机械性损伤,促使局部血栓形成,脂肪变性沉积物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5、遗传因素:如同一家族或同胞兄弟本病发生率较其他人高。应引起重视。

  6、感染:近年来,感染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引起了诸多学者的重视。感染可以引起血管壁细胞功能改变,血管通透性改变,以及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激活补体进一步损伤血管内膜,都可促使血栓形成。另外感染影响脂质代谢也可促使动脉硬化。

  7、其他:肥胖、糖尿病、维生素缺乏、微量元素平衡失调等因素,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关系。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

  为了减少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初期就诊的茫然性和就医过程中的盲从性,结合临床治疗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特总结归纳了以下几点,以便帮助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就医。

  1、首选中西医结合药物保守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一旦出现该病,意味着绝大多数患者都伴有心、脑、肾等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而合理的首选中西药配伍保守治疗,则是一种全身血管受益的治疗方法,而且远期效果良好是其特点之一。

  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针对病因、病理进行辨证论治,如果是单纯的髂动脉病变,可首先推荐手术或介入治疗,但绝大多数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都是多个部位出现狭窄或闭塞,因此中西药物结合治疗是更多患者的合理选择。即使手术、介入失败,面临截肢的患者也应该积极配合,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多数病人也有希望保住肢体。

  2、坚持服用他汀类降脂药:一旦诊断为动脉硬化闭塞症后,患者需要终身服用他汀类降脂药。这种观点已在中欧心脑血管专家研讨会达成共识。这样用药不仅对防治动脉硬化症有好处,对防治心、脑、肾动脉粥硬化也是非常有益的。在临床治疗中联合他汀类降脂药应用,是防止动脉粥样板块扩大、缩小软性粥样板块(炎性)的最佳选择之一。

  3、谨慎合理选择手术介入治疗:手术介入治疗的最大优势是立竿见影、起效快,不足则是适应范围有限。单纯髂动脉狭窄或闭塞手术后5年再通率约为75%,如果股浅动脉或腘动脉狭窄或闭塞,则手术治疗效果较差,5年再通率只有不足40%。如果一旦手术失败,人工血管或下肢动脉急性血栓形成,患者就有面临截肢的风险。

  4、必须严格戒烟:无论是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还是脉管炎、大动脉炎,已经确诊就必须彻底戒烟,要告知患者,每天1支烟与每天20支烟对血管损伤没太大区别,“要烟别要腿、要腿别要烟”,这在临床已是不争的客观事实,是很多动脉血管疾病患者用自己的不理智换得的沉痛的教训。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

  面对动脉硬化闭塞症我们最常见的便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知道以下几点以及它的前沿发展1、手术时机和指征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非一种单独的疾病,而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下肢的局部表现。因病人多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危及病人生命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是预示病人预后的重要佐证。据统计因动脉硬化引起间歇性跛行患者的5年死亡率可达50%,而重症下肢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患者则高达70%。如此高的死亡率似乎并未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因此,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真正意义上的治疗不仅要重视技术的提高,更要重视全身伴随性疾病的诊治。不能单凭影像检查结果作为选择手术的依据,一定要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全身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治疗措施。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吴斐

  间歇性跛行患者的治疗应当以药物治疗为首选,当药物治疗无效或患者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时,可考虑血管重建(手术或腔内治疗)。即Fontaine m、Ⅳ期患者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疼痛,治愈溃疡、感染,挽救肢体,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治疗指征的掌握上主要以血管重建为主,同时要注意全身合并症的处理。术前需要评估:①血管病变是否适合做血管重建手术;②病人是否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和外科治疗禁忌证。对于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因其生命预期并不乐观,一期截肢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但是多数病人难以接受,因此建议在可能需要一期截肢之前进行造影或CTA检查,明确有无血管重建的可能性。

  总体来说,下肢动脉重建(手术或腔内治疗)的主要适应证应当是:①严重的间歇性跛行;②静息痛;③肢端缺血性溃疡和坏疽。

  2、TASC分级与治疗方式的选择

  TASC分级是迄今比较全面论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的指南性文件,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了在外科手术或腔内介入治疗两者间做出合理选择,TASC将主髂动脉硬化闭塞与股胭动脉硬化闭塞按病变形态分为4级:“A”级病变局限,有较好的预期结果,应该通过腔内技术来治疗;“B”级病变稍有延长,但权衡手术与腔内治疗的危险性和预期通畅情况,仍然以腔内治疗为主;“C”级病变通过手术重建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伴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可以尝试选择创伤小的腔内技术;“D”级病变则应当选择手术治疗。对于预期手术或腔内治疗相同的情况下,应当以腔内治疗为首选。循证医学资料证实,血管腔内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和围术期死亡率,创伤小,恢复快,还有再次手术的机会。但是TASC分级并不是指导治疗的惟一标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根据术者的经验和治疗条件进行选择。

  3、血管成形术(PTA)

  对比一期支架植入以往观点认为,支架植入仅适用于下肢PTA后出现夹层或弹性回缩。但随着支架产品的进步与更新,支架植入已经获得优于PTA的临床效果,特别是对于钙化严重、闭塞性病变和内膜下的PTA后,一期支架植入明显优于单纯PTA。有研究发现髂动脉PTA与支架植入两者结果相似,5年通畅率均可以达到80%以上。近期的临床随机试验证实,股胭动脉支架植入较单纯PTA在1年内有更高的一期通畅率。

  4、下肢动脉旁路术

  有证据表明,自体静脉作为腹股沟下动脉的搭桥材料比人工血管有较高的通畅率,大隐静脉作为搭桥材料既可倒置也可原位,通畅率没有差别,但自体静脉存在取材有限的问题。而应用四氟乙烯(PTFE)材料的人工血管行股胭动脉(膝上)旁路术,适于自体静脉条件差或大隐静脉已经被取出的患者,一般认为PTFE人工血管膝上旁路术的2年通畅率可达到或接近70%~80%,而膝下通畅率则只有30%~40%。当人工血管需要移植到膝下动脉时,有学者建议可以在其远端吻合I=/建立动静脉瘘以期提高通畅率。但随机试验表明增加远端的动一静脉瘘并不能提高通畅率,不推荐这种做法,而在膝下动脉或远端吻合使用静脉补片或袖口已经在一些病例中认为可行,尽管目前还缺少对照试验的证据。人工血管远端联合静脉构成复合旁路至膝下可使2年通畅率提高到50%以上,因此膝下动脉旁路术应当选择自体静脉或复合旁路术。

  5、外科手术联合血管腔内治疗

  广泛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是造成CLI的主要原因。该病的传统治疗方法是主髂股腘动脉系列旁路术,虽然远期通畅率较高,但创伤较大,尤其对老年和高危患者可导致手术危险性增加。近年来,术中髂动脉支架联合股腘动脉旁路术的杂交技术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成为治疗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重要手段。这种腔内治疗联合外科手术的方法可避免系列旁路术需要开腹的巨大创伤,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尤其为高危重症患者提供了治疗机遇。

  6、腘动脉以下病变的治疗

  腘动脉以下血管腔内治疗的指征主要是挽救肢体,利用特殊扩张球囊通过介入手段迅速重建下肢血流,为溃疡的愈合赢得时间,达到救肢的目的。目前还缺少膝下动脉病变的手术或腔内治疗的对比研究,但是有较多的临床证据推荐对膝下动脉病变首选腔内治疗。根据笔者的经验和文献报道,膝下动脉成形术的技术成功率可达90%以上,尽管膝下动脉成形术的再狭窄率高,但是再狭窄是一个逐渐的过程,随着再狭窄的形成,侧支循环也随之逐渐建立和代偿。同时,PTA失败并不影响随后的旁路手术。

  7、发展前景

  ①微创动脉重建技术如腔镜下主动脉重建或内镜下获取自体静脉已经在一些国家开展;②腔内技术与手外科术的联合应用实现了降低手术创伤的目的;③半封闭式内膜切除术目前也正受到广泛关注;④下肢动脉药物涂层支架与裸支架比较的随机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初步结果显示药物涂层支架的结果优于裸支架;⑤临床随机试验证实,聚四氟乙烯薄膜(ePTFE)覆膜支架的应用也获得明显优于PTA的临床结果,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引进这种ePTFE覆膜支架;⑥利用1一放射源进行血管腔内近距离照射在预防再狭窄方面的研究已经获得初步理想结果,但普遍开展仍需要更大范围及更长时间的试验研究。

  近年来在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移植领域都提出了治疗性血管生成的新思路。基因治疗对严重肢体缺血患者的作用还在试验的初期,初步实验结果显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刺激新生血管的生成,但到目前为止还缺少大宗安慰剂对照、双盲、大样本病例的临床研究。干细胞移植近年来发展较快,在下肢缺血治疗方面初期报道效果较为满意。但是干细胞研究尚有较多问题有待解决,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在安全性、能否获取特异分化、足够的干细胞、有效的移植方法、是否联合应用细胞生长因子等方面仍需较多的探索。

  总之,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复杂疾病,应着眼于全身情况,根据病情和病变形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要严格掌握血管重建的适应证。面对疾病并不可怕关键是用正确的方法去治疗,并积极预防。以上内容只作为参考意见,当然大家要本着早发现早去医院治疗的原则。及时救治才对,如有其它疑问可以去有问必答网咨询一下在线的专家,使你尽早走向康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