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喝中药拉稀怎么回事

  中医文化有着5000年的历史。中医,中药,针灸是我国的历史瑰宝。中药因疗效快,副作用小,温补功效高而受到世界人们的喜爱。中国有“良药苦口利于病”的谚语,虽然中药很苦,但是它在治疗疾病方面所取得的功效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喝中药拉稀怎么回事?

  第1种情况:寒药致泻。

  服用药性寒凉的处方时,某些脾胃虚弱者常常会有腹泻现象,程度较轻者,一天有1~2次稀便,可认为正常,不必处理;程度较重者,通过减少寒凉药剂量或加用温脾止泻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腹泻(如从每天4、5次稀便减至1、2次),但不建议完全止泻,因为过度减轻寒药剂量或加用温药可能使疗效大幅降低。另外,当清热中药与某些抗生素合用时,也容易出现腹泻,其机理类似于“两寒相加”。

  第2种情况:“润”药滑肠。

  某些兼具润肠作用的药物也常引起腹泻,如地黄、白芍、桃仁、首乌、苁蓉等,换用功效近似但无润肠作用的药物,可以基本消除腹泻。减轻药量的办法也适用于此。不过,不论更换药物还是减少剂量都有可能降低预期疗效。部分病人服此类中药初期有腹泻现象,但数日后即自动适应(不再腹泻),无需处理。

  第3种情况:饮食不慎。

  有时候,中药本身并不足以产生副作用,但饮食不慎可能“叠加”药物的偏性,从而引发腹泻。比如,在服寒性中药的同时喝绿豆百合汤,很容易让人“一泄如注”。同理,服汤药时过食油腻也有滑肠之弊。所以,吃中药时饮食最好清淡些,各种“食疗方”一律停下。

  第4种情况:泻药致下。

  中药里有专门的泻药,吃了本应腹泻,腹泻了病才能好,这在中医学中被称为“下法”。须注意,“下法”用药,中病即止:如果一天原本应该吃三碗药的,吃了一碗就腹泻了,其余两碗就不要吃了。泻药致下,虽属“正常”,但要防止泻下无度。

  第5种情况:其他情况。

  腹泻本来就是一个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很多疾病都可能有。比如,服药期间恰好得了“急性胃肠炎”,此时不管在吃什么中药,均有可能发生腹泻。这种情况下,腹泻虽与处方无关,但既然出现新病,就不可原方续服——病情已变,必须及时复诊,更改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