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宝宝便秘?试试小儿推拿

  曾经有一位妈妈分享自己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每天看到宝宝拉臭臭”。

  宝宝能规律排便、排出正常的大便,的确是健康的重要信号之一。然而伴随着各种“常润茶”的广告铺天盖地,有的妈妈对宝宝的大便情况过于焦虑,恨不得2天不排便就上开塞露。

  到底怎样才算便秘呢?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于2010年发布的《儿童特发性便秘的诊疗指南》中提到使用病史采集(也就是询问为主,未做检验、检查)确诊便秘的关键点如下:

  所以如果宝宝只是偶尔2、3天没有排便,是不能下功能性便秘诊断的。

  对于长期反复出现排便困难的宝宝,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缓解宝宝的不适,并帮助宝宝养成排便规律呢?小儿推拿是个不错的选择。

  小儿推拿防治便秘的效果得到大量国内的临床研究证实,但国内医学文献和研究的质量常常遭到质疑。家长是否能掌握推拿的技巧,在圈内也是说法不一。国外有学者对家庭范围的腹部推拿应用做了相关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工作人员为25名便秘的残疾儿童家长进行2-3周的培训,让家长每天在家操作腹部推拿,共20分钟,配合孩子的腹肌训练和腹式呼吸,必要时可使用泻药;对照组则只使用泻药。在实验期间对孩子的排便频率和遗粪情况做记录。6周后,实验组的排便频率从每周2.1次提升到每周5.1次,对照组则从每周2.0次提升到每周3.9次,实验组的改善明显。可惜期刊并非SCI收录,我们期待设计更严谨、样本量更大的研究报道。

  来点实用的:便秘的小儿推拿基本方

  清大肠、摩腹、推下七节骨、揉龟尾

  清大肠300次

  清大肠可调理大肠气机,行气通便。

  小儿推拿的大肠,在食指桡侧缘,呈线状,清时由指根向指尖直推。

  在脏腑理论中,大肠属于六腑,生理功能是“传化物”,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故有“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之说。大肠的功能突出强调“通”、“降”二字,若通和降的太过与不及,均属于病态。比如通降不及就是便秘,太过就成腹泻。

  摩腹约60圈

  腹部直接操作可以促使胃肠蠕动,荡涤积滞,通导腑气,促进排便。

  摩时方向有讲究,顺时针摩为泻,逆时针摩为补;又有“缓摩为补,急摩为泻”,就是说花圈的频率慢是补,频率快是泻。所以治疗便秘时,应该顺时针以较快的速度摩动。摩法的操作要点是力度轻,以患儿感觉舒适为度,皮动肉不动,只受力于皮下组织,不带动肌肉脏器。

  推下七节骨100次

  七节骨在第四腰椎至尾骨尖呈一直线,自上而下推叫推下七节骨。为清、为泻、为降,可以泄热导滞通便。这是个双向调节的穴位,推上七节骨可以温阳固涩止泻,用于久泻、脱肛、遗尿等。

  揉龟尾300次

  龟尾位于尾骨端末梢,临床多取尾骨端下的凹陷处(长强)。

  是局部取穴,可调节肛门括约肌,对二便不调,无论便秘腹泻均可应用。

  上述方法在宝宝便秘期间可以每天操作一次,宝宝恢复排便后可隔天操作,巩固疗效。

  其他注意事项:

  推拿的次数和宝宝的年龄大小有关,以上次数适合3岁左右的孩子;

  选择一个宝宝比较安静的时候推拿,注意避开饭前、饭后;

  对于2岁半以后的宝宝,家长可以选择在每天一个固定的时间给宝宝做推拿,推拿后宝宝会产生排便感,这样无形中可以促进宝宝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推拿时保证室内温暖舒适;

  推拿前在要操作的皮肤局部涂抹一些婴儿油;

  推拿后要注意避风寒、忌食生冷;

  家长要记得修剪指甲,宝宝可不喜欢“九阴白骨爪”。

  综合干预,个体防治

  上述便秘的推拿处方是比较通用的基础方。每个孩子便秘的成因不一样,体质也不同(宝宝对刺激的反应性和适应性,对疾病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的倾向性叫做体质),若能由中医师给宝宝当面诊查,了解宝宝的详细情况,据此制定个体化的推拿处方,将进一步提高小儿推拿的疗效。

  除了小儿推拿,饮食、饮水和排便习惯的养成均是家长需要留意的地方。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增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占例,保证充足的饮水量;对于忍住不排便的宝宝,细心观察原因,调整如厕训练方法。若出现便血、排便时肛门疼痛需及时到肛肠科就诊,若宝宝同时存在腹痛、呕吐、食量减少、腹部包块、浮肿、消瘦等其他症状,都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