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中枢性尿崩症怎么锻炼

  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可以适当地做一些户外运动,例如瑜伽、慢走、跑步等,尽量在阳光下运动,能帮助人们达到排汗的目的,从而排出人体们多余的酸性物质,减轻尿频尿急的症状,但是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应避免做剧烈运动。这是为什么呢?

  中枢性尿崩症又称下丘脑性尿崩症,是由于肿瘤、创伤、手术等多种原因引起下丘脑、垂体柄和垂体后叶损伤导致AVP合成、转运和分泌不足而造成的尿崩症。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男女发病比例相同,其中10~20岁为高发年龄。

  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抗利尿激素(AVP)不足引起的多饮多尿、烦躁饥渴,与病因相关的症状有占位性病变引起的头痛等。多数患者开始时排尿次数增多,尿量增加,后出现烦渴多饮。如果病人不能及时饮水,可出现低血容量症状,如心慌、心悸、休克、血压下降、四肢冰凉等,需要补充血容量才可纠正。如果血容量得不到及时纠正,还可能会出现头痛、易怒、视力下降和昏迷。另外,垂体的病变会导致抗利尿激素的减少甚至消失,使人体水、钠的重吸收减少,当水的丢失程度大于钠的丢失程度,人体就会处于一种脱水和轻度高血钠状态。如果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水分严重丢失,这时可能会导致严重高钠血和脱水症状的出现,因此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过程中会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因此,尤其要关注中枢性尿崩患者的餐前血糖,进餐情况,科学指导运动,避免空腹运动,运动时间宜于餐后1小时进行,至少30分钟内,每周运动3-5次,运动过程中也有注意是否有低血糖症状,准备好低血糖防治的相关措施。

  综上所述,中枢性尿崩症患者锻炼要适度,慢走、跑步、瑜伽等舒缓运动都可以尝试进行,一定要科学运动,避免空腹运动和剧烈运动。运动之后还应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出现上述情况发现。希望这些建议能对患者具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