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发烧捂出一条人命,还有很多无知的家长还在这样做!

  解决发热问题,在一些父母眼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盖被子,捂出汗!持这样观念的人们十分普遍。

  下面我们就尝试了分析下,为什么“发热捂汗”是一个谣言?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从基础知识说起,发热在人体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在医学教材中对发热的定义是:由于致热源(细菌、病毒等)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的发热是由于人体受到了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袭,人体受到致热源的作用,从而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如上移到39℃),此时开始出现发热,一般发热分为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

  此时正常的体温属于“冷刺激”,人体开始通过毛细血管收缩(四肢冰冷)、寒战(骨骼肌收缩)、立毛肌收缩(鸡皮疙瘩)、代谢增加等等各种途径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变现为体温升高。

  人此时会感觉到发冷、恶寒等。

  2、高热持续期

  此时体温已经达到了体温调定点,体温不再升高,这样的时间会持续几小时甚至几天都有可能。

  较高的体温加强了皮肤水分的蒸发,表现为皮肤口唇干燥等。

  3、退热期

  由于人体自身或药物的作用,使致热源等被清除,导致体温调定点回到正常水平,从而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开始下降。

  此时表现为皮肤毛细血管的扩张,大量的出汗等。

  这时候,大家可能会对出汗和退热之间产生一个认识的误区!实际上是:出汗是退热的一个表现!并不是因为有了出汗而退热!而是由于体温调定点的下降,导致退热,表现为出汗!和你捂捂就没啥关系!如果真要是捂,也能捂,只是捂的时间是在体温上升期!此时通过捂来帮助体温的升高,从而减少因为寒战带来的不适感,一旦进入高热期,就不能在捂了!如果持续捂,只会使体温下降时间延长,出汗增加,如果是宝宝,特别是1岁以下的婴幼儿,在捂热较长时间后,可能会出现高热或超高热,体温可高达41℃~43℃,导致脱水,面色苍白,哭声低弱,拒绝吃奶等。严重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永久性损害,而遗留继发性癫痫、脑性瘫痪、失明、失语、智能低下等后遗症。如果处理不及时,甚至可导致婴儿在短时间内突然死亡,病死率高达18.33%。这就是婴儿捂热综合征,每年在医院都会遇到这样病例,让无数儿科医生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