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脑胶质瘤靶向药物有什么

  脑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约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27%,约占恶性肿瘤的80%。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分级系统,其可分为低级别胶质瘤(WHOⅠ级、Ⅱ级)和高级别胶质瘤(WHOⅢ级、Ⅳ级)。毛细胞星形细胞瘤(WHOⅠ级)是儿童最常见型的胶质瘤,而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则是成人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尽管根治性手术加放化疗仍是治疗胶质瘤的基本手段,但由于其呈浸润性生长、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放射性损伤、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等化疗药物的耐药等,都给胶质瘤的治疗带来的极大的挑战,胶质瘤易复发、病死率高、治疗效果并不乐观。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胶质瘤的不断研究和认识,提出了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胶质瘤的治疗策略及研究进展情况加以阐述。

  目前,外科手术仍是胶质瘤首选治疗策略,肿瘤切除的范围和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脑胶质瘤位于脑实质内,且呈弥漫浸润性生长,缺乏肉眼可分辨的组织学边界,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学全切除。但手术切除的总原则是最大范围的安全切除肿瘤,即以最小程度的组织和神经功能损伤获得最大程度的肿瘤切除。当今,各种辅助技术的发展对胶质瘤的外科治疗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神经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术前把fMRI、DTI和MRS等影像学数据导入导航系统,与术中具体空间位置结合起来,精确定位颅内病灶和实时跟踪,使术者正确分清肿瘤分界,避开周围重要组织结构。仅根据术前影像学数据操作会遇到术中脑移位的影响而丧失导航的精确性,但术中包括CT、MRI、超声和立体定向等术中成像技术的应用可避免此种偏差。

  随着化学治疗药物研究的进展,化学药物治疗已成为肿瘤尤其是高度恶性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卡莫司汀和洛莫司汀等亚硝脲类药物最先在临床应用,但研究发现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高表达的肿瘤细胞对此类药物耐药,因此成为化疗成功的主要障碍。近年来,TMZ等新型烷化剂的出现,提高了胶质瘤患者的化疗效果。陈宝师等研究认为,成人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手术加常规分割放疗后加TMZ化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67.8个月)高于不加TMZ化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51.3个月)。

  目前,研究发现抗癌抗生素、激素、铂类、酶抑制剂等在不同环节上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因此它们可能成为治疗或者辅助治疗脑胶质瘤的新型药物。表阿霉素、西罗莫司、顺铂、二甲双胍、贝伐单抗等单独或者联合其它方法治疗胶质瘤的研究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相应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