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男人睡觉老出汗的原因,男人睡觉老出汗怎么办

  一、为何男人睡觉总爱出虚汗

  生理性盗汗

  生理性盗汗主要是因为皮肤含的水分较多,毛细血管相对较为丰富,新陈代谢较旺盛,再加上一些男人可能平时的活动就相对较多,会引起身体的热量相对较多,因此在入睡之后汗腺分泌也会变多,而这也就会出现入睡后出汗的问题。另外比如说被子太厚了,睡觉的环境温度太高了等等都有可能会造成男人生理性盗汗。

  一般说来对于男人而言如果是生理性盗汗的话,则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只要在入睡前减少活动,注意不要盖过多的被子一般就可以了。

  病理性盗汗

  如果是病理性盗汗的话一般会出现在后半夜,其可能是由于血钙过低引起的交感神经的兴奋,因此会促进了人体汗腺的分泌。另外一些有结核病的患者也会在睡眠中更容易出汗。

  一般说来如果是病理性盗汗的话可能还会伴随着其它的症状,比如说食欲不振,情绪波动较大或者某些部位的疼痛感等等。医学专家建议如果是病理性盗汗的话,最好先治疗疾病本身,这样才能使身体恢复健康。

  另外中医认为如果男人肾阴虚的话,也会引起夜间睡觉盗汗的问题的,一般说来阴虚热忧,体内过于虚表现出来的就是身体发热,津液外泄所以给起盗汗。对于由于肾虚引起的盗汗的男性朋友中医建议可以食用一些有助肾脏健康,滋阴降火的食物。另外建议平时在饮食上切记食用过于刺激的食物,尽量减少过度劳累等等。

  中医认为人体的汗为心液,因此如果长期盗汗的话则有可能会影响到男人的身体健康。所以建议男性朋友们如果有长期睡觉盗汗的问题的话一定要积极治疗,以免给身体造成损失,另外在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自我的防护。

  二、男人出汗也有几大特征

  汗如雨下伴头晕:低血糖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也包括多汗、头晕、恶心,出现多汗伴头晕现象时,可以先查下血糖是不是有下降的情况。

  夜间盗汗:结核病

  肾虚的症状之一就是盗汗,但是男人出现了盗汗,那就不一定是肾虚。结核病的主要症状也包括夜间盗汗。

  多汗人瘦:甲状腺问题

  当人体甲状腺分泌过多时,就会发生“甲亢”现象,身体就会出现体重减轻、多汗、怕热等症状。所以这时可以检查下甲状腺是否出了问题。

  多汗有痛感:心脏病

  出现肾虚时会出现多汗的情况,但是不是伴随疼痛,如果出现这个情况,可能是由于心脏的血液供应不足而使心肌受到损伤而引起的。它的表现包括:胸部的疼痛或压迫感,会持续数分钟。疼痛还会迁移到你的肩膀、手臂或背部。如出现此类情况,建议立即去医院就诊。

  轻微肾虚症状不算病大补反伤身

  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自身的器官都会慢慢衰老,肾也是一样,所以肾虚是正常的,还有些肾虚是由生活中不良的生活习惯所造成,只要情况不严重,平时可以多吃黑色食物,控制性欲,加强锻炼来达到强肾的效果,而不需要用药物解决。

  三、食疗方解决男夜爱出虚汗

  1、生姜4片,红塘1勺,小袋装红茶1包。将生姜洗净切片,放小锅中加适量水,加热煮沸即可。取一小袋装红茶包放入杯中,到入姜汤泡4分钟左右,期间反复提拉红茶袋几次,加入红塘搅拌均匀即可饮用。

  2、菊花8-10朵,百合1撮,金银花1撮,千日红4-6朵。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不建议加糖,会降底药效。

  3、瘦猪肉50g,浮小麦30g,黑豆30g。瘦猪肉洗净切块,加人浮小麦与黑豆煮熟,吃肉和豆,喝汤,每日1剂,可以辅助治疗自汗。

  4、取郁金30g,五倍子9g,研成细末。取10g细末,用适量蜂蜜凋成两块2分钱硬币大小药饼,置于双侧乳头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次,可治疗自汗。

  5、黄芪15g,白术10g,防风10g,麻黄根10g,浮小麦10g,生牡蛎20g,水煎服,每日2次。

  6、知母10g,黄柏10g,银柴胡10g,白薇10g,浮小麦10g,麻黄根10g,生地黄15g,当归10g,竹叶9g,水煎服,每日2次。

  四、男人晚睡觉出虚汗怎么办

  1、盗汗常常是由于周围的睡眠环境不好造成的,所以在睡觉的屋子里面一定要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在条件允许时,适当调节一下居住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如阴虚血热者的居住环境就应稍偏凉一些等。

  2、注意保健,用药物及时改善滋补。

  3、平时的时候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这才是维持健康之根本。

  4、如果是气虚引起的盗汗,一般是血管扩张功能不好,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来调整。

  5、心血不足造成的盗汗,心悸少寐,宜补血养心,以归脾汤加减方来治疗。

  6、患者的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凉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7、要摸索出与自己病证有利或有弊的饮食宜忌规律,进行最适合自己食疗调养。如属阴虚、血热及阴虚火旺的病人,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并多食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恢复。

  8、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劳累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