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买好酱油不只看氨基酸态氮

  2013年伊始,北京于家务鹏程食品酿造厂生产的“福瑞祥”牌酱油被检出氨基酸态氮含量未达到标准。去年12月,北京云桥牌3个批次的酱油也因氨基酸态氮不合格被下架。氨基酸态氮是衡量酱油质量优劣的重要理化指标,也是消费者选购酱油的一个主要参考指标。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代表酱油质量越好,但挑选酱油只看氨基酸态氮就够了吗?

  记者走访超市发现,除了氨基酸态氮,不少酱油产品打着“有机”、“减盐”、“不含防腐剂”等概念,并由此拉开了数倍的价格差。这些五花八门的酱油在增加消费选择区间的同时,也让消费者迷惑,到底怎样才算一瓶好酱油呢?为此,我们请教了酱油酿造专家。

  高盐稀发酵略好于低盐固态发酵酱油

  首先,就酱油的酿造工艺,记者调查发现无外乎为两种——低盐固态发酵和高盐稀发酵。不同工艺酿造出来的酱油是否会有优劣差别?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部长金志刚表示,这两种都是目前较为主流的酱油发酵工艺,其中,低盐固态发酵是更为传统的一种工艺,于上世纪60年代在我国发展起来。

  “在当时物质供应紧缺的条件下,低盐固态发酵可通过增加发酵温度,加速酱油的生产,提高产量,后来就发展成我国特有的一种酱油生产工艺。”金志刚说,低盐固态发酵和高盐稀发酵的主要区别一在于原料,二在于生产工艺。“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的原料多为豆粕(脱脂大豆)、麸皮和小麦。高盐稀发酵一般就用大豆和面粉作为原料。生产工艺的差异主要是发酵过程中加水量和发酵温度的差异。低盐固态发酵和高盐稀发酵都需要在酱胚中加盐水,但前者所加盐水的比例相对小一点;低盐固态发酵温度一般高于高盐稀发酵温度。”

  金志刚说,其实这两种工艺很难以孰优孰劣来简单衡量,“一般来说,高盐稀发酵的酱油品质会好一点,但低盐固态发酵工艺也有其优点,第一,它的生产成本低,在使用相同设备的情况下,它的产量会比高盐稀发酵多一倍。发酵周期上,低盐固态基本就在一个月左右,高盐稀发酵最短也要30天,最长可能到一年。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应该说高盐稀发酵的前景更好。”

  超高氨基酸态氮可能系添加

  作为衡量酱油的一个重要理化指标,氨基酸态氮含量的高低往往决定了酱油品质的高低。我们说一瓶酱油鲜不鲜,有没有香味,根本上取决于氨基酸态氮的含量。

  以氨基酸态氮含量来看,低盐固态发酵和高盐稀发酵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因为它们的机理都是利用大豆蛋白分解成氨基酸这样一个过程。但生产工艺不同所引起的发酵温度的差别,可能会使氨基酸的种类有所区别,进而影响酱油香气成分的产生。一般情况下,高盐稀发酵的酱油,酯香气比较浓郁。酯类主要由醇和酸合成,简单而言,我们闻到的肉香和水果的香味基本上都是由酯香气引起的,而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由于发酵温度比较高,所以相对来说,酱香气会更浓郁一点。”

  记者查看了超市中10个品牌的15种酱油产品,发现它们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多在0.4g/100ml至1.0g/100ml之间,极少数酱油达到1.2g/100m至1.3g/100ml。

  我国对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有明确规定,最低不得低于0.4g/100ml,此类酱油被定为三级,特级为最高,要求氨基酸态氮含量应不少于0.8g/100ml,但特级以上并“无上限”。那么是不是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的酱油就越好呢?

  金志刚认为“这倒未必”。“除氨基酸态氮,酱油的体态(包括颜色深浅、黏稠度等)、香气等也都可以作为衡量酱油好坏的标准。体态没有统一的标准,酱油的种类不同,体态就会有差异。比如老抽酱油,要求体态要浓厚。但对于餐桌上直接用来蘸食的酱油,太浓稠的体态反而不好。所以体态是根据产品的需求或特点来定的。至于香气,一般情况下,应有典型的酱油发酵的香气,但香气是否越浓郁越好,也不一定。发酵产品本身的香气是有一定浓度的,超过这个浓度,实际上不可能产生。如果特别香,有可能是一些外来的东西带来的。”

  ■企业回应

  高氨基酸态氮是企业专利发明

  单就氨基酸态氮而言,金志刚表示,看氨基酸态氮含量高低一要同一类产品之间相互比较,二是要注意含量一定要在一个适当范围内,这种情况下,氨基酸态氮越高,产品质量越好。“为什么强调在适当范围内?这是因为按国内现有的酱油发酵水平来看,氨基酸态氮发酵的最高水平是1.2g/100ml,超过这个数值,是纯发酵过程中无法产生的,可能需要其他途径来实现。”

  记者注意到,超市中绝大部分酱油的添加剂中都包含谷氨酸钠,也就是味精。由于酱油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氨基酸态氮浓度是有一定限定的,为了提升酱油的鲜味,企业会在酱油中添加谷氨酸钠。谷氨酸钠是一种被允许添加到酱油中的食品添加剂,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对添加量有限定。添加了谷氨酸钠的酱油,其氨基酸态氮含量数值会提高。

  由此产生的疑问是,那些氨基酸态氮数值高出1.2g/100ml的酱油是不是添加出来的?记者注意到,在所有酱油当中,厨邦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最高,包装标注不低于1.3g/100ml。记者随后联系了厨邦酱油生产商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任先生发来一份《关于厨邦酱油中高氨基酸态氮含量的说明》,指出该公司曾与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专家合作,研发出制备氨基酸态氮和全氮含量高的酱油的方法,并于2008年获得了相关专利,应用此专利技术,该公司可生产出氨基酸态氮含量在1.4-1.6g/100ml的酱油。随说明还附上了该公司的发明专利说明书。

  不添加防腐剂的酱油盐稍高

  除了谷氨酸钠,酱油中往往还会添加其他添加剂。网上有一种流传的说法是,购买酱油时应选择添加剂尽量少的产品。一些酱油产品也的确在包装醒目位置打出“不含防腐剂”,吸引消费者。金志刚表示,对于酱油这种产品,只要合法、守法,添加剂的使用其实对行业的促进作用很大。

  “首先,添加剂对于食品工业来说起的是推动、促进作用。我们知道,以前的产品不使用添加剂,产量会很低,此外,产品的存储条件也会比较苛刻。对产品的内在质量,添加剂的使用也是有促进作用的。拿酱油来说,生物发酵过程是一个半可控的体系,因此发酵产品不同批次会存在着细微的差异。然而,对于一个面向市场的成熟产品来说,如果每一个批次生产出来都不一样是非常不利的,添加剂的作用就是来弥补这些细微差别的。”

  一些标注“不添加防腐剂”的酱油售价往往会稍高,这也部分迎合了消费者追求“0防腐剂”的心理。金志刚说,不添加防腐剂的酱油一般的正规酱油生产企业都能生产,但还是有很多企业会使用防腐剂,原因就在于防腐剂会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增加产品的货架期,“不添加防腐剂对生产环境要求非常高,这需要企业在前期进行成本较高的投入,如设立清洁区等。相对来说,加了防腐剂后,由于防腐剂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产品会更保险。”

  不添加防腐剂的酱油如何保证“不腐”?金志刚说,一般情况下,不加防腐剂的产品盐会比其他产品稍高一些,另外,有些企业还会在产品中添加酒精,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焦点问答

  酱油酿造时间非越长越好

  Q:有些酱油会特别强调酿造时间,比如一种叫“六月鲜”的酱油就强调酿造时间达6个月,还有的酱油标注的酿造时间为365天,长达一年。酱油好坏和酿造时间长短有关系吗?

  金志刚:酱油的好坏和发酵周期没有直接关联。酱油酿造的过程就是一个大豆蛋白水解成氨基酸的过程,酱油生产过程中酱醅在发酵开始的7-15天就完成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的过程。但发酵后期一些风味物质的形成与发酵周期是有一定关系的。比如6个月的发酵期,这个过程主要是把发酵的温度降低,来延缓微生物的生长,促进香气成分的形成。但并不是说发酵期越长就越好。微生物的生长、代谢都有一个寿命周期,在这个过程中,它的代谢产物种类会非常多,周期越长,控制发酵过程的难度越高,有可能最终出来的产品风味和设想的有差距。这种情况下,说发酵周期越长,酱油产品质量越好是要画问号的,只能说,适当延长发酵周期是有利的。

  减盐酱油防腐有难度

  Q:有的酱油标注“减盐26%”,在倡导低钠饮食的今天,是否该选择减盐酱油?

  金志刚:酱油是一种高钠食品,一般情况下,酱油的含盐量应该在15-20%之间。低钠或减盐可能是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达到的,一是用钾盐代替钠盐,另一种是确实把盐降下来了。低盐固态发酵的酱油,盐的浓度一般在7%,为了达到15%的含盐标准,后期还要往酱油中加盐,使其达到15%的浓度。高盐稀发酵直接浓度就是15%。企业有可能通过酱油发酵后期少补盐,把盐减下来。但这也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盐减下来后,产品的储存会有所削弱。盐本身就有防腐功效,减盐后,肯定要通过其他方法,比如添加防腐剂,让产品保证原来的保质期。

  一斤原料出一斤酱油说明酿造水平低

  Q:有的酱油宣称“一斤黄豆出一斤酱油”,因此售价比其他酱油高很多,这种酱油是否更纯,质量更好?

  金志刚:应该说,没有太大意义。一斤原料出多少产品,跟发酵工艺、酿造水平有直接关系。一斤原料出一斤酱油是一个很低的水平,正常来说,一斤原料应该出3-4斤酱油。

  佐餐用、烹饪用无太大差别

  Q:酱油有“佐餐用”和“烹调用”两种,但一般消费者不会注意到这个标注,选购酱油时,是否应该看清它的用途?

  金志刚:“佐餐用”和“烹调用”主要在于酱油中微生物的差异,酱油中的细菌含量,一般直接食用的,国家标准要求每100毫升30000以下。烹饪酱油对微生物没有要求,因为还要加热。实际上,正规企业现在不管直接食用还是烹饪的酱油,微生物数量都控制在每100毫升30000以下,甚至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可以达到每100毫升1000-2000以下。对于正规的酱油生产企业生产的酱油来说,烹饪和直接食用的划分没有太大区别。

  根据需求选购酱油

  Q:消费者选购酱油时有哪些需要注意?

  金志刚:选购酱油时,首先要明确要干什么用。直接蘸食的,就要买颜色比较浅的,高盐稀发酵的。只是炒菜用,就无所谓了。需要酱油色的,要买比较浓稠的、颜色较深的,比如老抽这类产品,比较适合炖肉,做酱汁等。此外,由于购买时,酱油的内在品质消费者看不到,所以要通过产品标签提供的信息来判断。首先要看生产许可证,其次要看生产企业名称,一般情况下,越是正规、大型的企业,产品相对来说安全性越高。另外,要看氨基酸态氮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数值高的产品质量肯定优于低的产品。

  值得提醒的一点,现在大家都倡导健康饮食,少吃盐,正常就餐时,酱油的用量不会很大。但酱油的确是一种高钠食品,从健康角度来看,减少钠的摄入对身体是有利的。2013年1月1日开始,所有的酱油产品都将标注营养成分表,消费者可参考钠的数值和营养参考值。但要看清,企业标注的“一份”是15毫升还是100毫升,有些企业为了“掩盖”高盐,会把份数减小,这样钠含量就显得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