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母丁香
·《中药大辞典》:母丁香
【别名】鸡舌香(《抱朴子》),亭炅独生(《酉阳杂俎),雌丁香(《本草蒙筌》)。
【出处】《雷公炮炙论》
【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果实。果实将成熟时采收,晒干。
【性状】干燥果实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约2~3厘米,直径约0.6~1厘米。外表呈褐色,或带有土红色粉末,粗糙,多细皱纹,上端宿萼有4裂片。质坚脆,破之常纵裂为2瓣,内藏少数种子(因种子来成熟,故多已干瘪,不易察见)。气微香,味辛辣。
【性味】
辛,温。
①《别录》:“微温。”
②《药性论》:“味辛,无毒。”
【注意】
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论》:“不可见火。畏郁金。”
②《本草经疏》:“一切有火热证者忌之。非属虚寒,概勿施用。”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治暴心气痛,胃寒呕逆,风冷齿痛,牙宣,口臭,妇人阴冷,小儿疝气。
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②陶弘景:“疗恶核毒肿。’
③《蜀本草》:”疗呕逆甚验。“
④《本耳图经》:”疗口臭最良,治气亦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钱;或研末。外用:研末调敷或作栓剂。
【复方】
①治暴心气痛:鸡舌香末,酒服一钱。(《肘后方》)
②治胃冷呕逆,气厥不通:母丁香三粒(椎碎),陈橘皮一枚(全者,汤浸去白,焙)。上二味,用水一盏,煎取半盏,去滓热呷。(《圣济总录》)
③治小儿冷疳,面黄腹大,食即吐者:母丁香七枚,为末,乳汁和蒸二次,姜汤服之。(《卫生易简方》)
④治风冷乘于齿间,发歇疼痛。口气宣露:鸡舌香、射于各一两,麝香(细研)一分。上二味,捣罗为散,入麝香再拌和令匀。每用少许揩齿,良久以温汤漱口。(《圣济总录》鸡舌香散)
⑤治龋齿:鸡舌香煮汁含之。(《姚僧坦集验方》)
⑥治妇人难产:母丁香三十六粒。滴乳香三钱六分。为末,同活兔胆和杵千下,丸作三十六丸。每服一丸,好酒化下。(《颐真堂经验方》如意丹)
⑦治阴冷:母丁香为末,缝纱囊如小指,实末,纳阴中,中病便已。(《本草衍义》)
【临床应用】治疗小儿疝气:取母丁香粉适量撒在独角莲膏药上,贴于患处。每隔1~2天换-次,至病愈为止。观察19例,15例痊愈,3例好转,1例无效。
【摘录】《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母丁香
【别名】鸡舌香、亭炅独生、雌丁香。
【英文名】Clove Fruit
【出处】
1、出自《雷公炮炙论》2。《抱朴子》:鸡舌香、黄连,乳汁煎,注之诸有百疾之在目者皆愈,而更加精明倍常也。
3、《齐民要术》:鸡舌香,俗人以其似丁子,故为之丁子香也。
4、《本草拾遗》:鸡舌香与丁香同种,花实丛生,其中心最大者为鸡舌,击破有顺理,而解为两向,为鸡舌,故名,乃是母丁香也。
5、《本草图经》:鸡舌香,今人皆于乳香中时时得木实似枣核者,以为鸡舌香,坚顽枯燥,绝无气味,烧亦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zygium aromaticum(L.)Merr.et Perry
采收和储藏:果实将成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丁香,常绿乔木,高达10米。叶对生;叶柄明显;叶片长方卵形或长方倒卵形,长5-10cm,宽2.5-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狭窄常下展成柄,全缘。花芳香,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径约6mm;花萼肥厚,绿色后转紫色,长管状,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稍带淡紫,短管伏,4裂;雄蕊多数,花药纵裂;子房下位,与萼管合生,花柱粗厚,柱头不明显。浆果红棕色,长方椭圆形,长1-1.5cm,直径5-8mm,先端宿存萼片。种子长方形。
【性状】性状鉴别果实呈长倒卵形至长圆形;长2-2.5cm,直径0.6-1cm。先端有齿状萼片4枚,向中央弯曲,基部具果柄残痕。表面棕褐色,粗糙,多细皱纹。果皮与种皮薄壳状。质脆,易破碎脱落,有的已无果皮或种皮,仅为种仁。种仁倒卵形,暗棕色,由两片肥厚的子叶抱合而成,子叶形如鸡舌,不规则抱合,中央有一条细杆状的胚根,由子叶的中央伸到较宽的先端。质坚硬,难破碎。气微香,味辛辣。
【归经】归脾;胃;肝;肾经
【性味】味辛;性温;
【注意】
1、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2、《雷公炮炙论》:不可见火。畏郁金。
3、《本草经疏》:一切有火热证者忌之,非属虚寒,概勿施用。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主暴心气痛;胃寒呕逆;风冷齿痛;牙宣;口臭;妇人阴冷;小儿疝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作栓剂。
【各家论述】
1、《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2、陶弘景:疗恶核毒肿。
3、《蜀本草》:疗呕逆甚验。
4、《本草图经》:疗口臭最良,治气亦效。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