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豺皮
·《中药大辞典》:豺皮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犬科动物豺的皮。
【生境分布】栖于山陵、森林中。群居,性凶猛,多在晨昏活动。分布黑龙江、吉林、河北、新疆、西藏、云南、广西、广东、江苏、福建、四川等地。
【原形态】
豺(《诗经》),又名:豺狗(《埤雅》),红狼。
体形似犬,身长1米左右,尾长约30厘米,体重约10余公斤。头宽,颜面部较钝,额低,耳直立,较短而圆,吻部较狼短。毛色随季节、产地而异,一般通身皆呈赤棕色,或棕褐色,背中部毛尖黑色,故在背中部出现棕褐色,在体后更深些。头上暗棕色,吻部浅褐色。腹部棕色或黄白色。四肢同于背色。尾略粗,末端全黑色。
【性味】
①《唐本草》:“性热。”
②《日华子本草》:“有毒。”
【功能主治】
①《唐本草》:“主冷痹脚气,熟之以缠病上,瘥止。”
②孟诜:“主诸疳痢,腹中诸疮,煮汁饮之,或烧灰和酒服之;其灰敷匿齿疮。”
【摘录】《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豺皮
【英文名】Jackal skin
【出处】出自《唐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犬科动物豺的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on lpinus Pallas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山地、丘陵、森林等处。而热耐寒,群居性,具猎食中型兽类之特性。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新疆、江苏、福建、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态】豺,形似狼而短小,头部较宽而吻较短,体重15-20kg,体长85-130cm。四肢较短,尾长略小于体长之半。耳端圆钝。乳头6-7对。尾毛较长。通常全身毛红棕色,或近灰棕色而杂以黑毛。头部、颈部、肩部及背部色调较重,并杂有黑色毛尖的针毛,腹面呈浅灰色、棕色或棕白色,口角部位及喉部也近于棕白色。四肢前面深棕褐色,内侧白以或淡灰色。尾端几近黑色,形成黑尾尖。夏季毛短而色深,红棕色尤显深重。
【归经】肝;肾;脾经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消积;解毒;止痛;定惊。主疳痢;慝齿;脚气;冷痹;小儿夜啼
【用法用量】内服:煮汁,或烧存性酒调,适量。外用:适量,烧存性敷。
【各家论述】
1、《唐本草》:主冷痹脚气,熟之以缠病上,瘥止。
2、孟诜:主语疳痢,腹中诸疮,煮汁饮之,或烧灰和酒服之;其灰敷齿疮。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