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中药方剂:建中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建中散

  【处方】

  青州枣、厚朴(姜汁制),各一斤。干姜(炮)、半夏(汤洗去滑)、甘草,各五两。陈皮(去白。八两)。

  已上六味,用水三斗,煮令水尽,焙干。

  草豆蔻(去皮)、人参、藿香、诃子(炮。取皮)、白茯苓(去皮)、白术,各一两。

  【炮制】上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鸣泄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六分,去滓,温服,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建中散

  【处方】青州枣、厚朴(姜汁制)各500克、干姜(炮)半夏(汤洗去滑)甘草各150克、陈皮(去白)240克(以上六味,用水6升煮令水尽,焙干)草豆蔻(去皮)人参、藿香、诃子(煨,取皮)白茯苓(去皮)白术各30克

  【制法】上药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脘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呜泄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90毫升,去滓温服,食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

  ·《女科秘要》卷三:建中散

  【处方】黄耆5钱,肉桂5钱,甘草5钱,白芍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经来血内有白也,形如鸡肠,满肚疼痛。

  【用法用量】白酒调下。先用迫虫丸通其虫于大便而出,后用本方补之。

  【摘录】《女科秘要》卷三

  ------

  ·《圣惠》卷二十七:建中散

  【别名】大建中散

  【处方】黄耆(锉)1两,桂心1两,白芍药1两,白术1两,当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木香3分,熟干地黄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益气,补不足。主虚劳。

  【用法用量】大建中散(《普济方》卷二一七)。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

  ·《局方》卷三:建中散

  【处方】青州枣1斤,厚朴(姜汁制)1斤,干姜(炮)5两,半夏(汤洗去滑)5两,甘草5两,陈皮(去白)8两(上6味,用水3斗,煮令水尽,焙干),草豆蔻(去皮)1两,人参1两,藿香1两,诃子(炮,取皮)1两,白茯苓(去皮)1两,白术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中脘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鸣泄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证治要诀类方》。引作“建中汤”。

  【摘录】《局方》卷三

  ------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建中散

  【处方】白术、枳实(麸炒)、人参、白芍药、干姜(炮)、桂(去粗皮)、高良姜(锉)、丹参、大腹皮、槟榔(锉)、吴茱萸(汤浸,焙干,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桔梗(锉,炒)、干木瓜、艾枝(炙)、草豆蔻(去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弱,呕吐不下食,脐腹胀痛,积聚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温酒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