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海决明
【别名】马蹄子
【英文名】Black Fovea Snail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蹄螺科动物黑凹螺及锈凹螺的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hlorostoma nigerrinma(Gmelin)2。Chlorostoma rustica(Gmelin)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捕,捕得后,去肉,取壳,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活于中低潮区岩石间。
2、生活于潮间带下区一对潮下带约20m深的岩礁上或海藻丛中。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
2、我国沿海分布很广。为经济藻类养殖业的敌害。
【原形态】
1、黑凹螺,贝壳呈塔形。质厚宽实,一般壳高24-30mm,宽与高近等。螺层6层,壳顶3层很小,以下3层宽度骤增。壳面一般较平直,体螺层显着膨胀。壳表灰黑色或棕黑色,生长线细波状与细密的放射肋相互交错,具纵走的灰黑色条纹和引伸的肋痕。壳基部较平整。壳口内面银白色,有珍珠光泽及数条环行的细褐襞。内唇斜,中部延伸成白色遮缘,基部具钝齿1-2枚。脐孔深,部分被遮掩,变小,周缘灰白色。厣懈质,圆形,褐色,多旋,核在中央。
2、锈凹螺,贝壳圆锥形,质坚厚,一般壳高23-26mm,宽与高近等。缝合线显着。壳面稍突出,每层的宽度逐渐增加。壳表黄褐色或黑褐色,常具铁锈色斑纹。自壳顶向下的各层都具很显着的斜行肋线,尤以在体螺层最为显着,生长线细密,并与棕色的斜行放射肋成十字形交叉。壳内面灰白色,具珍珠样光泽。壳口斜,呈马蹄形。外唇薄,有一褐色与黄色相间的镶边;内唇厚,向脐孔伸出一白色遮缘,脐孔大而深,周围有白色环。下方壳口具1-2枚白色小齿。厣角质,薄而圆,棕红色;边缘银白色,核在中央。
【性状】
性状鉴别(1)黑凹螺,呈圆锥形,螺层6,壳顶3层很小,下面3层增大,壳基层最大,较平整。表面灰黑色,有经从向的灰黑色花纹和自壳面绅伸而出的肋痕。壳口斜形,内面有珍珠样光泽和环形细纹数条。壳坚厚。气微,味微咸。
(2)锈凹螺,螺壳呈圆锥形,螺层约5层。壳顶尖,有的已折断。表面黄褐色,密布铁锈斑纹,各层均有细弱的螺旋肋和生长纹,并可见不太整齐的纵向隆起。壳口斜,马蹄形,内面灰白色,有珍珠样光泽。气微,味微咸。
【化学成分】贝壳含碳酸钙(CaCO3),还含精氨酸(arginine),天门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等14种氨基酸。
【性味】味咸;性寒
【功能主治】平肝潜阳。主高血压病;头晕头痛;慢性肝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平肝潜阳、益肝补肾。治高血压、慢性肝炎。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