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小麦苗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嫩茎叶。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小麦”条。
【化学成分】麦秆中含一种抗小鼠艾氏癌和肉瘤-180的多糖类(含量3.4克/3.4公斤),这种多糖类主要由戊糖和己糖组成。
【药理作用】麦秆水浸剂有驱蛔作用,其有效成分尚未提出,能溶于水、醇,不溶于有机溶媒。对蚯蚓肌肉标本,低浓度兴奋,高浓度麻痹。对人蛔虫切片、兔肠的张力及收缩振幅均有抑制作用。能抑制蛙心,对家兔血压、呼吸均无影响。给动物较长期口服或注射,无毒性症状。体外驱虫作用较其他药物为差,临床上排虫率69~78%,完全驱虫率0~16%,虫卵减少率60~66.8%。驱虫物质主要含在麦秆的节部。以杀蚯蚓而论,荞麦秆效力大于大麦扦及小麦秆。此驱虫物质耐热,但煎煮过久,效力减退。还曾报告麦秆中之半纤维素有高度的抗癌作用(小鼠)。此作用非一投的细胞毒作用,麦秆中可提得多糖类,有抗肉瘸-180之作用。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少阴、太阳经气分。”
【性味】
①《本草拾遗》:“辛,寒,无毒。”
②《日华子本草》:“凉。”
【功能主治】
除烦热,疗黄疸,解酒毒。
①《本草拾遗》:“主酒疸目黄,消酒毒暴热。”
②《日华子本草》:“除烦闷,解时疾狂热,退胸膈热,并利小肠。”
③《纲目》:“小麦秆烧灰,入去疣痣蚀恶肉膏中用。”
【复方】治黄疸:生小麦苗捣绞取汁,饮六、七合,昼夜三、四饮。(《千金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