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中药材:散血莲

  ·《中药大辞典》:散血莲

  【别名】活血莲(《湖南药物志》),眉风草(《贵州草药》),大叶凤凰尾巴草(《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出处】《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裸子蕨科植物风丫蕨的根茎或全草。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阴地。分布贵州、广东、福建、湖北、江西、湖南、安徽、浙江、陕西、台湾等地。

  【原形态】

  凤丫蕨,又名:风丫草(《植物名实图考》)。

  多年生草本,高80~10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被淡褐色鳞片,叶疏生,叶柄长50~60厘米,稻秆色,除基部外无毛,背部有沟;叶片卵圆形,长达50厘米,宽25~30厘米,一般为1次羽状复叶,但下部羽片常为2回羽状复叶;羽片可达5对,线状长椭圆形,长达20厘米,宽2厘米左右,先端长渐尖,基部有短柄,楔形,多少下延,边缘有微锯齿;叶纸质,无毛,叶脉在近羽轴处形成网眼,其他概为平行脉。孢子囊群沿叶脉着生,不具囊群盖。

  【性味】《贵州草药》:“味微辛,性寒。”

  【功能主治】

  祛风清热,活血解毒。根茎:治目赤肿痛,眉棱骨痛,风湿关节痛,闭经;全草:治乳痈,肿毒。

  ①《湖南药物志》:“根:散血。治筋骨痛,火眼,经闭。”

  ②《贵州草药》:“根茎:祛风除湿,清热止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复方】

  ①治目赤肿痛:凤丫蕨根一两(鲜用,去鳞毛),水煎,加白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②治各种肿毒初起:风丫蕨全草水煎,冲甜酒服。

  ③治乳痈:风丫蕨全草,加通草,水煎,冲酒服。(①方以下出《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④治眉毛风(眉棱骨痛):眉风草根茎磨酒或水,外搽,一日多次。

  ⑤治咳血:眉风草根茎一两,煨水服。

  ⑥治风湿关节痛:眉风草根茎、凤尾草根各一两,泡酒服。(④方以下出《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散血莲

  【别名】活血莲、眉风草、大叶凤凰尾巴草、凤丫蕨、凤丫草、眉凤草、羊角草、铁蕨、凤尾草

  【英文名】Japanese Coniogramme

  【出处】出自《湖南药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裸子蕨科植物凤丫蕨的根茎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niogramme japonica(Thunb.)Diels[Hemionitis japonica Thunb.]

  采收和储藏:全年或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800m的阔叶林下和溪沟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以南及台湾等地。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80-100cm。根状茎长而横走,被淡褐色鳞片。叶疏生,叶柄长50-60cm,稻秆色,除基部外无毛,背部有沟;叶片卵圆形,长达50cm,宽25-30cm,一般为1次羽状复叶,但下部羽片常为2回羽状复叶;羽片可达5对,线状长椭圆形,长达20cm,宽2cm左右,先端长渐尖,基部有短柄,楔形,多少下延,边缘有微锯齿;叶纸质,无毛,叶脉在近羽轴处形成网眼,其他概为平行脉。孢子囊群沿叶脉着生,不具囊群盖。

  【性状】性状鉴别根茎疏生鳞片。叶草质,无毛;叶柄黄棕色,基部有少数披针形鳞片;叶片矩圆三角形,长50-70cm,宽22-30cm,下部二回羽状,向上一回羽状;小羽片或中部以上的羽片狭长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叶脉网状,在主脉两侧各形成2-3行网眼,网眼外的小部分分离,先端有纺缍形水囊,伸到锯齿基部。孢子囊群沿叶脉分布,无盖。气微,味苦。

  【化学成分】

  含蕨素(pterosin)D,表蕨素(epipterosin)L和蕨素X、Y。

  根茎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棕榈酸β-谷甾醇酯(β-sitosterylpalmitate),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teryl-β-D-glucoside),环鸦片甾烯醇(cyclolaudenol)。

  叶含辛苯酮(octabenzone)。

  【归经】肝经

  【性味】微辛;寒;微苦;凉

  【注意】孕妇慎服。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血止痛;清热解毒。主风湿关节痛;瘀血腹痛;闭经;跌打损伤;目赤肿痛;乳痈;各种肿毒初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泡酒。

  【复方】①治目赤肿痛:凤丫蕨根一两(鲜用,去鳞毛),水煎,加白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②治各种肿毒初起:凤丫蕨全草水煎,冲甜酒服。③治乳痈:凤丫蕨全草,加通草,水煎,冲酒服。(①方以下出《浙江天目山药植志》)④治眉毛风(眉棱骨痛):眉风草根茎磨酒或水,外搽,一日多次。⑤治咳血:眉风草根茎一两,煨水服。⑥治风湿关节痛:眉风草根茎、凤尾草根各一两,泡酒服。(④方以下出《贵州草药》)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