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中药材:白花蛇头

  ·《中药大辞典》:白花蛇头

  【出处】《纲目》

  【来源】为蝮蛇科动物五步蛇的头部。

  【毒性】《纲目》:“有毒。”

  【功能主治】《纲目》:“治瘢风毒癞。”

  【复方】

  ①冶小儿急惊,体热涎壅,四肢拘急,筋脉牵掣:白花蛇头一枚(自开口者,生用),干蝎(全者,炒)半两,牛黄(研)、龙脑(研)各半分,丹砂(研)一分,麝香(研)一钱半。上六味,捣研为细末,炼蜜和为剂。每服旋丸如一绿豆大,薄荷温水化下。(《圣济总录》白花蛇丸)

  ②治紫癜风:白花蛇头二枚(酒浸,炙),防风(去叉)、蝎梢(炒)各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温酒调下。(《圣济总录》除风散)

  【摘录】《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白花蛇头

  【别名】五步蛇

  【英文名】Long-noded pit viper head

  【出处】出自《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蝰科动物尖吻蝮的头部。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gkistrodon acutus(Gunther)

  采收和储藏:宰杀蕲蛇时,取其头部,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于山区或丘陵林木茂盛的阴湿地方,或路边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

  【原形态】尖吻蝮,吻端尖而翘向前上方,头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头背黑色,头侧自吻棱经眼斜至口角以下为黄白色,头、腹及喉也为白色,体粗壮,尾较短,全长可达1.5m,背面深棕色或棕褐色。背脊有(15-20)+(2-5)个方形大斑,其边缘浅褐色,中央略深,有的方斑不完整;腹面白色,有交错排列的黑褐色斑块,略呈三纵行,有的若干斑块互相连续,而界限不清;尾腹面白色,散以疏密不等的黑褐色点斑。吻鳞甚高,上部窄长,构成尖吻的腹面;鼻间鳞1对,也窄长构成尖吻的腹面。头背具对称的而富疣粒的大鳞;有颊窝;眶前鳞2,眶后鳞1,有1较大的眶下鳞;上唇鳞7。背鳞21(23)-21(23)-17(19)行,除最外1-3行外,余均具结节状强棱;腹鳞157-170;肛鳞完整;尾下鳞52-59,大部双行,少数为单行,尾后段侧扁,末端1枚鳞片侧扁而尖长。

  【归经】肝;脾经

  【性味】味甘;咸;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定惊。主小儿惊风;紫癜风;疥癣;麻风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纲目》:治癜风毒癞。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