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补钙吃什么好?
孕妇补钙吃什么好?从日常饮食中获取钙是最为可靠的方式,特别是从那些含钙高的食物中获取。乳类与乳制品、豆类与豆制品、海产品、肉类与禽蛋、蔬菜类与干果类,含钙量是杠杠的。就拿喝牛奶来说,准妈妈每天早、晚喝牛奶各250克,就可补约600毫克的钙。同样500毫升牛奶,如果分成2~3次喝,补钙效果要优于1次全部喝掉哦。
在上,有不少妈妈抱怨,只知道哪些食物含钙量高,却不知道具体的含钙量,很难知道自己每天补的钙是否足够。贴心的小编为各位准妈妈按不同类别整理了含钙量的食物表,并附上具体的含钙量,这样准妈妈就可以按表安排菜谱,每天补充足够的钙。
乳制品:是最有效、最安全、最科学的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每100克含量)
种类
牛奶
酸奶(调味)
酸奶(果粒)
羊奶
含钙量
104
160
61
140
种类
硬质干酪
低脂奶酪
脱脂甜炼乳
炼乳
含钙量
731
622
330
290
温馨提示:喝牛奶的时候千万不要再额外的添加糖,特别是在牛奶加热的情况下如果放入糖的话,就会使牛奶中的赖氨酸与果糖反应,生成有毒的果糖基赖氨酸,有害于人体。就算要加糖也不要在加热的过程中进行,你不妨等到牛奶煮好后稍凉些,这个时候放糖才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海产品:海产品不仅含钙丰富,微量元素硒的含量也很丰富。(每100克含量)
种类
虾皮
虾米
海虾
河虾
含钙量
991
882
146
25
种类
海带
蜇皮
紫菜
河蟹
含钙量
241
150
345
680
种类
海藻
干乌贼
蚌肉
蛤蜊
含钙量
330
290
190
138
温馨提示:表中列出的海产品中,虾皮和虾米的含钙量是不是让你眼前一亮?孕妇的补钙食谱里可以多安排虾皮、虾米哦。但是要注意的是,虾皮不能和红枣同吃,会中毒;虾皮与黄豆不能同吃,会导致消化不良。
在吃虾米和虾皮前,要用水多泡几遍,随后再焯一下,或者,在日光下直接暴晒3-6小时,也可以达到减少致癌物质的目的。用凉水泡的话,要换3-5次水,如果用温水的话,泡两三遍就够了。
鱼类:低脂高蛋白的特点适合孕妈咪,而钾、磷等含量丰富。(每100克含量)
种类
鱼松
银鱼
鲫鱼
小黄鱼
含钙量
3970
258
79
78
种类
鱿鱼干
鱼丸
带鱼
草鱼
含钙量
87
97
431
448
温馨提示:孕妇可以多吃海鱼,每周吃3-4次,鱼除了含钙外,还含有丰富的DHA,孕妇应该多吃,尤其是孕早期。在烹调的时候尽量采用水煮的方式,清淡饮食比较好。孕妇要吃鱼,但是最好不要吃鱼油,因为鱼油会影响凝血机能,孕妇吃多了可能会增加出血几率。
豆制品:补钙的同时可以补充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却很少。(每100克含量)
种类
毛豆
豆腐
百叶
豆腐干
含钙量
100
164
313
308
种类
绿豆
蚕豆
鹰嘴豆
豆腐丝
含钙量
162
207
150
310
种类
黄豆
黑豆
腐竹
燕麦
含钙量
370
310
280
190
蔬菜:膳食纤维过多摄入干扰钙吸收,日摄入500克左右。(每100克含量)
种类
苜蓿
荠菜
油菜
芹菜
小白菜
玉兰片
含钙量
713
420
150
160
163
140
种类
马铃薯
香菜
银耳
黑木耳
豇豆
黄花菜
含钙量
99
170
380
357
100
301
种类
萝卜
芽菜
冬菜
苔菜
芥菜
雪里红
含钙量
190
660
300
340
420
240
种类
空心菜
香菇
金针菜
芥蓝
冬苋菜
含钙量
110
120
301
230
260
温馨提示:食物保鲜贮存可减少钙耗损,炒菜要多加水、时间宜短,切菜不能太碎。一般来说,有点涩味的蔬菜,比如菠菜、苋菜、马齿苋、茭白,在这些蔬菜中都含有大量的草酸,它会在肠道中可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的沉淀,从而影响钙的吸收。要想安全地吃有涩味的蔬菜,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用水焯后再烹调。研究显示,菠菜、苋菜等蔬菜,只需沸水焯一下就可以去除40~70%的草酸。
肉类:其中的蛋白质是孕妈咪不可缺的,所含钙质也不少。(每100克含量)
种类
羊肉
牛肉
鸡肉
猪肉(瘦)
含钙量
15
9
9
6
种类
蛋黄
乳鸽
排骨
腊肉
含钙量
134
866
90
293
温馨提示:动物骨骼如猪骨、鸡骨等钙含量很挺高,很多准妈妈都喜欢喝骨头汤补钙。但虽然骨头含钙高,却难溶解于水,其实这样做并得不到多少钙质,除非在熬骨头汤时适量加些醋,可使骨头中的钙有少量溶解到骨头汤里,才有些补钙的作用。
坚果类:含丰富的对人体有利的不饱和脂肪酸,钙含也很多。(每100克含量)
种类
核桃仁
南瓜子
榛子仁
西瓜子
开心果
含钙量
108
235
316
237
108
种类
杏仁
葵花籽
花生
无花果
小枣
含钙量
240
112
79
363
62
温馨提示:对准妈妈身体保养和胎儿发育虽然有诸多好处。但凡事要有度,过犹即不及。由于坚果类食物油性大,女性消化功能在孕期会减弱,如果食用过多的坚果,就会“败胃”,引起消化不良,甚至出现“脂肪泻”,反而适得其反,添乱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