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后恢复血流灌注为什么容易出血
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更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重要危险因素。但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脑梗死的治疗并不复杂,但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脑梗死作为脑血管缺血而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死亡,为什么还会引起出血呢?
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是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脑梗死后恢复血流灌注之后出现的出血。出血性转化是急性脑梗死的一个自然转归过程,也就是说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是自发性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脑梗死患者都会有出血性转化,所以这里面有许多危险因素促成出血性转化的发生。
年龄。一项调查表明,大约有68%的出血性转化患者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可能与高年龄患者基础病变较多,动脉粥样硬化更严重有关。
高血糖。研究发现,同时患有高血糖的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概率是不患有高血糖的患者的3倍。高血糖可以增加氧化应激、乳酸性酸中毒,并能诱发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和释放,这种作用会导致血脑屏障完整性的破坏,是血管圆形脑水肿进一步恶化从而增加继发性出现的风险。
心房纤颤。心房颤动容易发生脑栓塞,心源性脑栓塞发生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可能性更大。
大面积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会发生严重的脑水肿,脑水肿是梗死区周围脑组织的毛细血管受压、内皮损害和缺血性坏死,但水肿消退、血流恢复灌注后,使坏死的毛细血管发生破裂,从而引起出血。
尿蛋白。有研究发现,尿蛋白阳性是出血性转化的独立预测指标,这是因为脑梗死出血性转化与继发于缺血过程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破坏有关。临床上可以建尿蛋白作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对脑梗死患者严密监测尿蛋白可以尽早发现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
脑梗死本质上是一种缺血性的脑组织坏死,因此发生出血是我们比较难理解的。认识到脑梗死恢复血流灌注后发生出血的原因之后,对做好预防出血性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合理饮食和作息,减少疾病的发生,当患有脑梗死后要及时应对,并注意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