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要熬多长时间
全部时间加起来是一个半小时是最好的,对于很多的中药来说,时间稍微久一点就会有很好的药效,要时刻注意中药的很多注意事项。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砂锅熬中药是最理想的。先把药放在砂锅里面,根据药的多少加水,加的水必须漫过中药(千万不要加少了,否则熬中药容易靠干)。大约泡20分钟左右。泡的过程中最好不时用搅拌棒搅一下,这样泡的均匀一些。天热时可以加凉水泡,天冷时用凉水要延长浸泡时间,或者可用温水,这样效果更好。中药在熬得过程中如果熬干了,一定不要再加水,必须倒掉,因为熬干的中药毒性相当大。这一点很重要,熬中药时一定记好时间,应该有人专门在旁边看着。
中药糊了还能喝吗
还能喝但是药效会失去很多,糊了的中药会有一些有毒物质,中药的纯度就不够纯,药效就不是很好的。
1、对于煎干尚未煎糊的药物,重新加水适量,稍煮片刻,仍可服用。但是煎糊的药物成分遭到了破坏,疗效也因此降低。
2、而有些药物煎糊以后,产生了其他功效,如荆芥是解表药,煎糊以后变成了荆芥炭,失去了解表作用,反而产生了止血效能;还有如蒲黄用于活血,而煎糊后蒲黄炭则止血,作用恰恰相反。
3、中药熬糊,尤其是碳化之后,药性会发生变化,甚至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继续服用不但不能发挥药效,还有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4、中药熬糊了,除了药效发生变化,有的药物在高温环境下会发生碳化,产生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甚至包含致癌物质。还有的可能会分泌出一些对脾胃造成损伤的成分,引起脾胃滑泄。
喝中药的注意事项
熬中药要注意时间,要随时看中药的情况,喝的时候也不能再吃一些解毒的食品,会破坏成分,降低药效。
1、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30℃~37℃时再喝;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以温开水送服,这也是温服的一种。
2、发散风寒的中药,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而解毒、清热的药,尤其是夏天解暑的中药,则“冷服”效果更好。
3、在我国南方,夏天经常服用的一些“凉茶”,实际上也属于中药的一种。顾名思义,很多凉茶都是晾凉了喝,清凉解暑效果才更好。
4、禁忌影响药物发挥的食物。比如生冷食物、浓茶、辛辣油腻食物、萝卜、腥膻类食物。这些类型的食物,有的会化解药力减少疗效,有的会降低吸收,更有的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在服用中药时,一定要遵循医嘱,做好相关忌口工作。
5、特殊体质人群应谨慎服用中药。比如脾胃虚寒者服用含有野菊花的中药后,有可能出现胃部不适以及肠鸣等症状。最好先从中医师那里或者自我测试,了解自己的体质情况。如果属于比较典型的某种体质,则应当在吃中药前了解对应的禁忌情况。
最后提醒一下,煎药时不可频频打开锅盖,煎好后也不可迅速将药液倒出,以免药气走失,减少挥发成分的耗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