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细菌性的感冒能自愈吗

  两岁的小诺出现发烧咳嗽,妈妈带她到医院看病,医生说可能是感冒,要做检查,用消炎药,还要打吊针。妈妈不同意,自己买了感冒药给小诺。两天后,妈妈发现小诺发烧越来越厉害,担心细菌感染了,赶紧又买来很贵的“头孢”类消炎药。小诺才吃下消炎药没多久,突然不醒人事,全身抽搐起来。妈妈只好再次向医院求救。

  小诺到底怎么了?其实小诺只是细菌性感冒,因为病情和体温控制不好,继发了高热惊厥。在妈妈带小诺就诊的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1:感冒不需要用抗生素

  “感冒使用抗生素”常被人们当成抗生素滥用的反面典型来批判。其实10%-40%的感冒是细菌感染,部分病毒性感冒也合并细菌感染,这些病人是可以使用抗生素的。当感冒出现脓鼻涕、浓痰,或者扁桃体上面有白膜,高烧不退时,就应该考虑到细菌感染的可能。根据笔者自身体会,当天气转凉时,细菌性感冒比例明显增加,特别在学校和幼儿园等小儿聚集的地方容易群体发病。

  误区2:混淆了消炎和退烧

  对细菌性感冒而言,抗生素抗细菌是治本,退热是控制症状,是治标。抗生素完全控制炎症通常需要几天,疾病需要标本兼治。要及时控制体温可以同时使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物理降温包括散开衣服、降低周围环境温度、冷敷、温水擦拭身体促出汗,药物降温可以交替使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两种退热药,从而避免单纯由体温过高诱发并发症。

  误区3:要用就用“好的”消炎药

  通常家长认为贵的、高级的抗生素就是好的,副作用就小。其实因为小儿神经系统和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有些抗生素会对小儿有特殊的伤害,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容易导致耳聋,磺胺类抗生素可导致肾脏损害,氯霉素可导致造血功能受抑制。这些药物小儿应该尽量避免使用。

  相对来说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对小儿副作用要少,使用较广泛,也被大家所熟悉。抗生素无高级与低级之分,只有病原菌对药物敏感与不敏感之分,以价格判断药物好坏、高级低级也是没有道理的。

  小诺只是上呼吸道的细菌感染,常见的是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也许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就够了。

  误区4:盲目抗拒输液

  通常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所带来的风险比口服药大,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如果感冒者症状较重,如高热不退、频繁呕吐、继发细菌感染(如肺炎等),就应由专科医生诊断,决定是否需要输液。最好的方法是个体化的降阶疗法。当医生判断需要输液时就输液,用药要足量,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同时调整剂量,完善疗程,从而保证治疗及时而彻底,又尽量避免药物副作用。

  小贴士:孩子感冒先查血常规

  感冒是一种常见病,有一定的自愈性,易被人们轻视,因此感冒的人常常不愿做任何检查。细菌性感冒和病毒性感冒治疗原则大不相同,但在发病早期,两者表现差不多,孩子表达能力有限,仅凭家长的观察是不够的。这时,做一个简单的血常规检查,通常能给医生的鉴别诊断提供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