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虚劳病一般多久能好

  虚劳病的形成原因,包括有先天之因,后天之因,病后之因,外感之因,医药之因等六个方面。

  所为先天之因,虚劳病的产生与父母有关,由于父母精血不盛,致使子女出生后,先天精气不足,根蒂首先有亏,则体质怯弱,因此,在其生长发育时期,正气不足,多易生病,往往会出现虚劳的先兆,例如幼多惊风,骨软行迟;稍长则读书不能出声,或写字动辄手振;或喉中多痰,或胸中气滞,或头摇目瞬等,这样的人往往二十岁左右多易患虚劳。幼多惊风,骨软行迟,乃肝肾精血亏虚,声音不出是肺金亏衰,动辄手振及头摇目瞬亦是肝肾不足之故,而喉中痰多,胸中气滞,又是脾肺不足之喉,由于肝肾脾肺诸脏亏虚,年长之后,患虚劳是必然的。

  后天之因,包括酒色,劳倦,七情,饮食等所伤。色欲则伤肾,肾不强固;劳神则伤心,心神被耗;郁怒则伤肝,肝失调和;忧愁则伤肺,肺失清肃;思虑则伤脾,脾失健运。这些后天之因,或先伤气,或先伤精,而“先伤其气者,气伤必及于精;先伤其精者,精伤必及于气。”最后均导致人身之精,气,神耗伤;日久变成虚劳之证。

  病后之因,由于在病变过程中,或有伤阴,或有伤阳,而调理失宜,正气未复,伤阳则脾胃气虚诸症可见,如面白神萎,不耐劳动;伤阴则阴血枯少,肺失清肃,或可见声哑哮喘,伤风咳嗽等,久而亦可成劳。

  外感之因,系感受六淫之邪,伤风久而不巳,使肺失宣降,咳久不巳,正气被耗,致成正虚邪实,邪难外祛。若其人素体阴亏火旺,则肾精亏虚,肺失滋养,久之亦成劳嗽。

  境遇之因。主要指生活环境,若人所处生活环境艰难,致使其人情志抑郁,久而难于解脱,以致或伤神耗气,或耗血伤阴,亦可久而成劳。七情不损,则五劳不成。

  医药之因,主要指由于服药之误,比如病非外感而过用发散,汗出而津伤气耗;病非积停而妄用攻伐之品,邪气未去而徒伤正气:或并非里热而妄用苦寒,使阳气受损,中焦脾胃受害;或体弱受邪而妄投滋补之药,致使邪气不散而郁结化热,久则伤阴耗液等,均可使原来本非劳证者,正气一伤再伤,病情变化而渐渐加重,转为虚劳。

  虚劳的病机

  肺脾肾三脏为最重要,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肺司治节之令,乘肃清之化,外输精于皮毛,内通调乎四渎,故饮食水谷之精微,由脾气蒸发以后,悉从肺为主,上荣七窍,下封骨髓,中和血脉,油然沛然,施于周身。若肺之阴精阳气不足,输布不利,则气血水谷精微不能达于周身上下,会产生人身正气虚衰之象,虚劳之病则会因之而生。

  对于脾脏为虚劳病机之本的问题,脾胃为水谷之海,仓廪之官,其消化腐熟运化水谷精微的作用,是人身后天气血化生之源,营卫气血,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均赖其以充盛,若脾胃虚衰,化生无源,则正气得不到化生以充养,日益以衰,虚劳诸证因之而生。

  肾为性命根,肾中真水,次策而上生肝木,肝木又上生心火;肾中真火,次策而上生脾土,脾土又上生肺金。故人生之本,从下而起……以五脏六腑之根。所谓真水真火,即肾中元精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与动力根源,故肾中水火充盛,精气充足,则百病不生。反之,若肾精肾气亏虚,五脏化生无源,必然随之亦衰,虚劳之病亦会随之而成。

  虚劳的治法

  对阴虚之劳症,以治肺为极则,应清金保肺为大法。阳虚之劳症,以急救中气为最先,盖益气则胃气得和,有形之精血不可速生,无形之真气法当急固。

  劳嗽初起之时,应考虑多挟表邪。盖劳证之起在于人体之虚,肺气不足,最易感受外邪,风邪乘虚侵入,邪气内侵,气机郁闭,多易化火,致使外火与内火交炽,更易损伤肺经,致使咳嗽不止。此时治疗时,不可壅补,更不益敛涩,以防止邪气留恋,否则,正气不仅不能得复,反而助火伤正,使病情反而加重。药用当以柴胡,前胡,桔梗,贝母,兜铃等清疏之品,一般服用六七剂之后,才可选用清凉滋阴之品。

  劳证而干咳嗽者,症见干咳有声无痰,喉中作痒,症属精血不足,水不济火,虚火上炎,灼烁肺经,肺脏燥涩而致,治宜清金甘桔汤(桔梗,川贝母,麦冬,花粉,生地,元参,白芍,丹皮,炙甘草,灯心草)以元参,白芍,生地等补益精血,丹皮以清虚火,麦冬,花粉以养阴生津,川贝母,桔梗润肺宣肺,炙甘草以和中,全方补而不腻,凉而不寒,一派清凉滋阴之品。若病情由色欲太过而致,又宜用琼玉膏(生地,茯苓,白蜜,人参),以人参大补元气,培土生金,生地,白蜜养肺润燥,金水相生,共和以滋阴润肺,益气健脾,先后天俱顾,以治肺肾阴亏,元气不足之候。

  劳嗽而痰中带有血丝血珠者,多由于内火伤肺而致,一方面五志抑郁,一方面阴虚火亢,致使肺被其灼,血络受伤,治用清金甘桔汤第二方(桔梗,生地,白芍,丹皮,麦冬,元参,川贝,茯苓,阿胶,甘草)方中生地,白芍,元参等以养阴,阿胶以益精养血,丹皮以清火解郁,川贝,桔梗润肺止咳,茯苓,甘草益气和中,且方中丹皮,生地,阿胶,元参又有凉血止血之功,共和成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之剂。

  致于劳症吐血,尤宜清金保肺,盖金令得肃,肝木得平,火自然而熄。但吐血正涌之时,法应重在止血,可用炒蒲黄,炒侧柏叶,陈棕炭三味为主,可佐以紫菀,犀角,地黄,白芍之累,润肺凉血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