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丹毒的特点

  丹毒是由细菌(B型溶血型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全年可发生,常见于春、秋两季。1岁以下的婴儿如发丹毒,病情凶险,死亡率较高。本病发无定处,根据其发病部位的不同又有不同的病名,如生于躯干部者,称内发丹毒;发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足部者,称流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毒。本病西医也称丹毒。那丹毒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丹毒发病前常有畏寒、发热和全身不适等先驱症状,高热可达39℃~40℃。

  第二,丹毒好发于小腿和颜面部。

  第三,皮损为略高出皮面的水肿性鲜红色斑片,边缘明显,表面光滑紧张发亮,可出现水疱,疱壁较厚,内容混浊,自觉灼痛,局部有压痛。

  第四,局部淋巴结肿大。

  第五,若于某处多次复发者,称复发性丹毒。病久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肿,多见于小腿,俗称象皮腿。

  第六,常可发现引起本病的局部病灶,如鼻咽部粘膜损害可引起颜面丹毒;足癣及下肢外伤可诱发下肢丹毒。

  本病的特点是病起突然,恶寒发热,局部皮肤突然变赤,色如丹涂脂染,红热肿胀,边界清楚,迅速扩大,数日内可逐渐痊愈,但容易复发。

  其实,知道病因就可以知道如何预防了,本病的预防关键在于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主要是避免皮肤损伤,减少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机会,皮肤黏膜有损伤时及时治疗,以免感染加重。应积极寻找可导致致病菌进入的皮肤病变如湿疹的搔抓、破损或外伤,一旦发现这些皮肤病变应积极治疗。最后,建议患者尽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