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用药误区
相信大家对于糖尿病一定不会陌生,大部分糖尿病的患者都在4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因为需要治疗一段时间,因此患者都会自行更改用药方案。使得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使得患者更加的严重。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误区。
误区一:只要服药了,饮食就不控制
怎么强调也不为过: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是治疗糖尿病最基本、最优先也是必须的有效手段,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处于首要地位。在此基础上,若血糖还不理想,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每一个患者不同的病情给予适当的口服药物。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服药了,饮食就可以随意吃了,也就不用运动了。饮食控制的原则——“总量减少”、“搭配均衡”、“拒绝糖食”、“少食多餐”。运动的原则——“强度适中”、“时间长短合适”、“有计划性”、“可持续性”。
误区二:药物频换,随意联用
经常有患者认为,服用一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好,就再加用一种,两种还不达标,就三种甚至四种。这种想法也是不全面的。其危害是是:药效不增加,而“副作用”增加。临床常用的联合用药原则是:(1)同类药的不同药物之间避免同时应用;(2)不同类的药物可以两种或三种联用;(3)胰岛素可与任何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同用。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搭配有:磺脲类+双胍类、磺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
误区三:胰岛素具有“依赖性”、“成瘾性”
到目前为止,胰岛素仍然是最好、最高效的降糖药。胰岛素具有“依赖性”、“成瘾性”的认识是绝对错误的。由于以前医学界曾将2型糖尿病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因此许多患者认为2型糖尿病不应该注射胰岛素。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除1型糖尿病外,2型糖尿病在下列情况需要应用胰岛素:(1)经足量口服降糖药治疗后,血糖仍未满意控制者;(2)合并急性并发症;(3)合并严重慢性并发症;(4)合并其它严重疾病;(5)手术和应激反应;(6)感染;(7)妊娠等。
以上这些情况使用胰岛素多数是暂时性的,待急性状态消除后仍可改用口服药。而对那些本来对口服降糖药失效的患者,使用胰岛素一段时期后,一方面消除了高葡萄糖毒性;另一方面可以让胰岛β细胞得到休息和恢复。这时可考虑改用口服降糖药。当然,如果自身β细胞功能完全衰退,或者上述合并情况不能去除,就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
误区四:跟着感觉走,血糖高了也不愁
由于不少糖尿病没有任何症状,尽管血糖很高,也不看医生。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大家知道,目前糖尿病诊断以及对病情的判断,主要依据血糖水平,症状仅能作为参考指标。已有研究证明,糖尿病所有并发症发生、发展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建议患者坚持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一般建议血糖较稳定者,每2~4周查一次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但对于那些血糖波动较大或在治疗调整后,应适当增加血糖检测的次数。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过去2-3月的平均血糖整体水平,一般要求3~6月检查一次,以便更加全面地掌握血糖控制水平。
上面是为大家介绍的糖尿病患者用药误区,从如今的医学上来看,至今还没有找到治愈糖尿病疾病的有效药物。但是糖尿病疾病还是可以进行预防的,如果一旦出现糖尿病疾病,只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坚持下去,都可以使得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