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脊髓空洞常见症状
脊髓空洞症的发生严重的危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在临床上属于比较少见的疾病。很多人由于对于脊髓空洞症的病情不了解导致不能够做到早日发现、早日治疗的目的,从而引起很多患者在去治疗的时候都错过最佳时机,增加治疗难度。所以,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解几种比较常见的脊髓空洞症病情早期的症状。
【早期脊髓空洞常见症状】
1、自主神经损害症状
空洞累及脊髓(颈8颈髓和胸1胸髓)侧角之交感神经脊髓中枢,出现Horner综合征。病变损害相应节段、肢体与躯干皮肤可有分泌异常,多汗或少汗症是分泌异常的惟一体征。少汗症可局限于身体的一侧,称之为“半侧少汗症”,而更多见于一侧的上半身,或一侧上肢或半侧脸面。通常角膜反射亦可减弱或消失,因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可导致双侧角膜穿孔。另一种奇异的泌汗现象是遇冷后排汗增多,伴有温度降低,指端、指甲角化过度,萎缩,失去光泽。由于痛、温觉消失,易发生烫伤与碰、创伤。晚期病人出现大小便障碍和反复性泌尿系感染。
2、感觉症状
根据空洞位于脊髓颈段及胸上段,偏于一侧或居于中央,出现单侧上肢与上胸节之节段性感觉障碍,常以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痛、温觉减退或消失,深感觉存在。该症状也可为两侧性。
3、运动症状
颈、胸段空洞影响脊髓前角,出现一侧或两侧上肢弛缓性部分瘫痪症状。表现为肌无力及肌张力下降,尤以两手的鱼际肌、骨间肌萎缩最为明显,严重者呈现爪形手畸形。三叉神经下行根受影响时,多发生同侧面部感觉呈中枢型痛、温觉障碍,面部分离性感觉缺失形成所谓“洋葱样分布”,伴咀嚼肌力弱。若前庭小脑传导束受累,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及眼球震颤。而一侧或两侧下肢发生上运动元性部分瘫痪,肌张力亢进,腹壁反射消失及Babinski征阳性。晚期病例瘫痪多加重。
虽然脊髓空洞症病情危害比较大,治疗难度比较大,但只要能够掌握上述所介绍的几种常见的病情初期的症状,能及时就诊,行核磁共振检查,在病情早期采取及时正规的治疗方案,是可以使病情得到改善甚至恢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