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心脏病早期症状是什么,心脏病的日常预防方法

  一、心脏病的病因有哪些呢

  1、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在胎儿期中发育异常所致,病变可累及心脏各组织。

  一般认为妊娠早期(5~8周)是胎儿心脏发育最重要的时期,先天性心脏病发病原因很多,遗传因素仅占8%左右,而占92%的绝大多数则为环境因素造成,如妇女妊娠时服用药物、感染病毒、环境污染、射线辐射等都会使胎儿心脏发育异常。尤其妊娠前3个月感染风疹病毒,会使孩子患上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急剧增加。

  2、后天性心脏病

  出生后心脏受到外来或机体内在因素作用而致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感染性心脏病、内分泌性心脏病、血液病性心脏病、营养代谢性心脏病等。

  一般后天性心脏病指的是因心肌心血管心室及心大血管瓣膜和传导系统受损及结构改变造成的功能性疾病。简单的说其原因。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病毒及细菌感染营养不良自身免疫性药物环境因素等造成。另生气,劳累,生活不规律,长期精神紧张,不良的饮食习惯都是后天造成心脏病的诱因。

  二、常用的心脏检查方法

  1、常规心电图:即静息心电图,是最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这种检查方式在患者症状发生时检出率比较高,如果错过发作期进行检查,可能显示为正常心电图。

  2、动态心电图:可连续记录心电的信号,提高了非持续性心律失常、一过性心律失常、短暂的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扩大了心电图运用的范围。

  3、运动平板心电图:就是让受测者在平板上运动以增加心脏负荷。在此过程中测试者若胸痛发作,且监护的心电图出现明显改变并达到相应的诊断标准,就可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4、心脏超声:可以对心脏形态、心室功能等进行检查。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的诊断具有独到之处。

  5、多排CT(256层极速螺旋CT)检查:用于冠心病早期诊断以及可疑患者的筛查等,可大体上了解冠脉血管病变情况,但对较细小的血管不敏感。

  6、心肌酶学检查(抽血化验):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等,可诊断出急性心梗。

  7、冠状动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需通过介入技术,从患者的股动脉或桡动脉到冠状动脉建立一个通路,向冠状动脉内注射造影剂,使心脏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显影,以判断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是有创检查,有一定危险性但发生概率很低。

  三、心脏病的早期症状到底有哪些呢

  1、耳鸣。根据过往心脏病病例显示,像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等都不同程度出现耳鸣症状。专家表示,45周岁以上的中年人如果连续或频繁耳鸣时间长达1周,就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

  2、打鼾。有研究人员表示,睡眠时打鼾其实是心脏还处于工作状态,这是心脏病的警报信号。如果一个人有长期打鼾的症状,那就要多加留意,因为这比不打鼾的人更容易得心脏病和中风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3、肩痛。很多中老年人都会肩周炎,却不知肩痛也可能是心脏病的征兆。其实有不少心脏病的患者也有肩痛的症状,特别是左肩或左手臂常出现阵发性的酸痛,这是与血液流动和神经走向有关。据统计,约有65%的冠心病患者有肩痛的症状,如果中老年人发生肩痛,要特别注意。

  4、胸痛。部分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患者有胸痛的症状,多发于左前胸乳或乳下,通常有几小时或几天的隐痛。

  5、呼吸困难。很多心脏病患者都会有胸闷和呼吸困难的症状,尤其在活动后尤为明显,而在夜间卧睡或坐位时减轻。

  6、水肿。心脏病患者由于心脏负荷过重,导致静脉回流受阻,所以会出现水肿,这也是心脏病最常见的症状。一旦发现轻微水肿,就要警惕心脏病了。

  四、心脏病的日常预防有哪些

  1、合理运动,强壮心脏

  运动可以帮助身体把多余的胆固醇排出体外,避免其沉积在血管内壁。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

  建议每次运动不少于30分钟,每周运动至少5次,每次运动的最高运动心率为170减去年龄,超过则会加重心脏负担。

  2、补钾排钠,保护血管

  钾能够调节心律、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多数成人每天需要补充4.7克。钾在西红柿、土豆、香蕉、李子、葡萄干等中含量都很丰富,山芋和番茄酱中含钾量最高。

  益安宁钾离子可促进钠离子排出、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还能防止胆固醇在动脉沉积,保护血管。

  3、按时服药,预防为主

  心脑血管患者,预防很重要,不能等到疾病发作再去医院。可以服用中药进行防治。

  冰片,有芳香开窍的作用,可以缓解病人不舒服的症状,维生素E和维生素B6,对保持动脉壁的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益安宁红花和冰片既有助于增进血液循环,还可明显提高人体的耐缺氧能力,尤其是提高心肌含氧量,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优秀药物。

  4、少吃甜食,稳定血压

  血压正常的人,每日吃糖超过一定量,就会有血压升高的风险。老年人每天摄入的糖最好控制在20—30克。两三块甜味饼干的含糖量很容易突破20克,一般一瓶500毫升甜味饮料的含糖量在40—50克。

  此外,如豆浆粉、袋装麦片、黑芝麻糊、藕粉等冲调饮品,含糖量近60%,应谨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