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诊为间质性肺炎怎么办,间质性肺炎如何治疗
一、被误诊为间质性肺炎怎么办以及间质性肺炎的诊断有哪些
间质性肺炎的症状和感冒比较相似,早期如果患者没有引起重视,病情就会比较严重,因此耽误了治疗。间质性肺炎的诊断非常重要,一旦被误诊,后果将会比较严重。间质性肺炎需要早期接受详细的检查和诊断,患者会有进行性气急,肺部有湿罗音或捻发音。
间质性肺炎的临床检查,包括X线检查,早期能够出现弥漫性的线条状、结节状、网状阴影,肺容积会明显缩小;通过实验室的检查,可见ESR、LDH增高;经过肺功能检查时,发现肺容量明显减少,出现了弥漫性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的特征。
通过肺组织活检能够提供病理学的根据,间质性肺炎与喘息性支气管炎会有相似之处,需要结合着临床上的检查结果和患者病史判断,患者需要进一步的接受检查,仅凭症状还不能确诊,检查就会变得非常的重要,检查结果能够作为临床的诊断依据。
以上为大家介绍的是被误诊为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初期和感冒的症状是极为相似的,很多患者会容易出现误诊,一旦在生活当中出现了感冒,就要尽快接受治疗。如果感冒的症状加重,需要到临床上接受检查,患者最好是能够配合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控制好病情,防止间质性肺炎的严重后果。
二、老年间质性肺炎的预防有哪些
预防:对于病因未明的ild目前尚无法预防。但吸烟者发展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危险性增加,且随吸烟者的增加,危险性增加病因已明的ild的预防应该是对于凡是在大粉尘量工作环境中的各类人员,长期接触刺激性强的气体如氯气、氨、二氧化碳、甲醛和各类酸雾放射性损伤者以及养鸟人群等进行重点监测定期进行肺功能测定、血气分析及常规的x线检查及时早期发现疾病及时诊治。另外空气中各种微生物、微粒异性蛋白过敏原、有害刺激性气体的吸入也可引起肺损害。通过临床观察,ild的发病过程有时是很缓慢的,临床上经常会遇到青年时曾接触粉尘或毒物而到老年时期才出现明显症状的患者,而对于这些老年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营养状态差以及心肺肾等基础疾病的存在治疗上是非常困难的病死率甚高。老年人体力活动少可能掩盖由于此病造成的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故对于此病的高危人群应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承担保健职能,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保健咨询。
三、谈谈间质性肺疾病的中医药治疗
该病至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治疗药物为糖皮质激素,疗效较差,且毒副作用较多。我们从1998年开始对该病进行临床研究,发现本病以结缔组织疾病、肺结核、细菌、病毒、慢阻肺、放疗、化疗药物等为主要致病的因素,而中医辨证以气虚(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或汗出),阴虚(干咳、痰少、咽干、口渴),痰热瘀阻(胸中窒息、不得喘息、胸痛、低热、紫绀、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细数或滑数)为主要病机,故以益气养阴、清热化痰、止咳化痰为治则(黄芪、党参、麦冬、沙参、当归等)组方,研制了《肺通》院内制剂,治疗前后相比,呼吸困难、咳嗽、紫绀、呼吸次数、心率、体温、x线胸片、肺功能及动脉血氧分压等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83.33%。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激素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
通过临床治疗三千余例各类肺间质纤维化的观察结果表明,中医药可用于各种病因(结缔组织疾病、肺结核、细菌、病毒、慢阻肺、放疗、化疗药物等)导致的肺间质纤维化,远期疗效显著。其作用主要有如下方面:1、长期服用,患者肺功能改善,vc(肺活量)增加,胸片、ct片可见肺泡、肺间质炎症吸收,纤维化程度减轻。2、可减少及停用糖皮质激素。同时服用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如不易感冒等)。3、肺循环及心电图改善。4、长期服用无发现毒副作用,且口感较好。5、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干咳、胸痛、胸闷、咽部阻塞感及肺部罗音改善。2004年10月,肺通已获国家药监局临床研究批件。
四、间质性肺炎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现在压力大,人们因为忙于挣钱,而把自己的健康问题置之度外,等到出现了问题,后悔也来不及,因为健康不是能用金钱换来的,间质性肺病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基本改变,以活动性呼吸困难、X线胸片示弥漫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类疾病群构成的临床病理实体的总称。
步骤/方法:
1间质性肺炎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调养,多吃一些对肺有好处的食物,如白萝卜、青萝卜、虾皮、牛奶、花生、白菜、丝瓜等,鸡蛋、瘦肉、牛肉、鱼富含蛋白质,也要吃一些,增强体质。
2食疗保健因为安全绿色受到人们的青睐,间质性肺炎患者可以吃清炒茼蒿菜、白菜炒肉、鹌鹑百合汤、鲫鱼萝卜汤、萝卜炖牛肉、清炒丝瓜、蒜苔炒鸡蛋、清炒萝卜等,有益于病情的恢复。
3间质性肺炎患者在治疗期间,最好不要吃辛辣、油腻、煎炸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火锅、麻辣烫,水煮鱼,奶油等,以免加重病症,要积极地戒烟戒酒、不要吃腌制或霉变的食物。
注意事项:
间质性肺炎患者在积极进行治疗的同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食物,保证营养,少吃刺激食物,防止诱发或加重病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