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心力衰竭的护理保健
一、心力衰竭有哪些表现
(一)按心力衰竭发展的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二种,以慢性居多。急性者以左心衰竭较常见,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
(二)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左心衰竭的特征是肺循环淤血;右心衰竭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
(三)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因心脏收缩功能障碍致收缩期排空能力减弱而引起的心力衰竭为收缩性心力衰竭。临床特点是心腔扩大、收缩末期容积增大和射血分数降低。绝大多数心力衰竭有收缩功能障碍。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舒张功能异常的重要性,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它可与收缩功能障碍同时出现,亦可单独存在。舒张性心力衰竭是由于舒张期心室主动松弛的能力受损和心室的顺应性降低以致心室在舒张期的充盈受损,心室压力—容量曲线向左上方移位,因而心搏量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增高而发生心力衰竭,而代表收缩功能的射血分数正常。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有:①左室松弛受损。特别如在心肌缺血时,心肌肌浆网摄取ca2+的能力减弱,心肌细胞内游离ca2+的水平降低缓慢,致主动松弛受损;②心肌肥厚和心肌僵硬度增加(伴有心肌纤维化),舒张期心肌扩张能力减弱(顺应性降低)。单纯舒张性心力衰竭常见于有显著心肌肥厚、心腔大小正常并心率增快者,如高血压心脏病的向心性肥厚期;主动脉瓣狭窄;肥厚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等。
(四)按症状的有无可分为无症状性(asymptomatic)心力衰竭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是指左室已有功能不全,射血分数降至正常以下(<50%)而尚无心力衰竭症状的这一阶段。可历时数月到数年。业已证实,这一阶段已有神经内分泌的激活。
二、心力衰竭疾病具体要做哪些检查呢
1、X线检查
根据心脏增大的形态可分为主动脉瓣型和二尖瓣型心脏,亦有助于心包积液与心肌病的鉴别。根据肺血管和肺野改变以判断有无肺充血并可区别为主动性充血抑或被动性淤血。主动性充血是左至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佐证,而被动性淤血仅反映心力衰竭的改变
2、心电图检查
可查出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异位已律、传导阻滞、房室肥大与劳损等为心力衰竭的病理或病因提供客观依据。
3、超声心动图与超声多普勒
对二尖瓣狭窄与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包括二叶式医。主动脉瓣月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心包积液心房部液瘤、房室瓣或半月瓣的赘生物以及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有特异性改变。为心脏病病因诊断的重要手段超声多普勒可选择性观察心腔或大血管中某一部位的紊乱血流,而藉此诊断瓣膜的病损性质与程度,以及先天性畸形的部位。
三、心力衰竭护理要点
1`合理休息:休息是减轻心脏负担的重要方法,可使机体耗氧明显减少,使肾供血增加,有利于水肿的减退。除午睡外,下午宜增加数小时卧床休息。急性期和重症心衰时应卧床休息,待心功能好转后应下床做一些散步、气功、太极拳等活动,但要掌握活动量,当出现脉搏大于110次/分,或比休息时加快20次/分,有心慌、气急、心绞痛发作或异搏感时,应停止活动并休息。
2`心理护理:慢性心衰病人常年卧床,易产生“累赘”感,对生活信心不足,同时又惧怕死亡。因此,家属应多关心体贴,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帮助,使病人保持良好的情绪。病人自己也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自寻烦恼。各种活动要量力而行,既不逞强,也不过分依赖别人。对自己的疾病不能忽视,也不要过分关注,因为过分紧张往往更易诱发急性心衰。
3`合理饮食:饮食在心功能不全的康复中占重要地位,其原则为低钠、低热量、清淡易消化,足量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无机盐,适量脂肪,禁烟、酒。还应少食多餐,因饱餐可诱发或加重心衰。
4`合理用药:应严格按医嘱用药,切忌自作主张更改或停用药物,以免发生严重后果。并应熟悉常用药的毒副作用,这样有利于不良反应的早发现、早就医、早处理。
四、怎样进行心力衰竭的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药物治疗是彼此联系而相辅相成。营养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体内的钠、水潴留,减轻心脏负荷,调节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减轻水肿。采用低热能、低钠膳食,应选用清淡、易消化(消化食品)且富有营养的食品。注意少吃多餐。以减轻餐后胃肠过度充盈,横膈抬高和避免心脏工作量的增加。采取低热量膳食。心衰时,可引起横膈抬高,肺容积的减少及心脏位置的变化,因而可成为心力衰竭加重的因素,如有肥胖还将加重心脏本身的负担,因此宜采取低热量膳,使病人的净体重维持在正常或略低于正常的水平,低热能饮食可减少机体的氧消耗,从而减轻心脏的工作负荷。脂肪饮食在胃内停留时间长,影响消化,使胃胀满,会出现不适感,每日不要超过60克,其余的热能由复合碳水化合物供给,例如米、面、粗粮(粗粮食品)等,少吃甜食。蛋白质的摄入要适量。不要过高过低,蛋白质过高可增加心脏额外的能量(能量食品)需求,过低可影响机体的代谢,主张每公斤体重摄入蛋白质(蛋白质食品)0.8克为宜。限制钠盐摄入。
控制心力衰竭最为合适的膳食方法就是减少钠盐的摄入。中度心衰者的每日钠的摄入量应控制在1000毫克以内,相当于2.5克食盐。重度心衰者每日不得超过500毫克,相当于1.3克食盐。钠不仅存在于食盐中,也存在于其它食物及调味品(调味品食品)如味精、防腐剂、食品添加剂和一些药物中,均应注意。临床实践证明,低钠饮食对右心衰竭病人的水肿、腹水有较好的影响。对左心衰竭的阵发性呼吸困难、肺水肿也有明显的预防效果。但长期食用低钠饮食可产生电解质紊乱,可产生食欲减退、恶心、虚弱无力等,此时应定期复查血钠,应根据病情及时调整饮食中的含钠量。多食含钾较多的食物和水果(水果食品),在心衰患者中,钾的平衡失调是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临床上常见的缺钾,主要是摄入不足,呕吐、腹泻、吸收不良综合症以及利尿剂的应用。缺钾可引起肠麻痹等,易诱发洋地黄中毒,对长期应用利尿剂的患者应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及水果,例如土豆、紫菜、油(油食品)菜、西红柿、牛奶、香蕉、红枣、桔子等。临床上经常给予补钾治疗。
另一方面,心衰也可出现高钾血症,多见于严重的心衰或合并肾功能减退的病人,这时应药物排钾,并注意不要吃含钾较多的食物和水果。适当限制水的摄入。充血性心衰时,水的潴留主要继发于体内钠的滞留。当采用低钠膳食时,可不必严格限制进水量。主张一般患者的液体量每日为1000毫升?1500毫升,夏季时,可适当增加水的摄入量。如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在采用低钠饮食的同时,必须控制水的摄入,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控制水的摄入。注意镁、钙(钙食品)的摄入。当心衷时,常伴有镁的缺乏,可吃含镁较多的食品,如香菇(香菇食品)、紫菜、苋菜、海带、木耳、银耳等。膳食中的含钙量要适中,因为高钙可使心肌收缩性增强,可引起期外收缩和室性异位节律。低钙可使心肌收缩性减弱和d-t段延长。补充维生素。由于膳食的限制,心衰患者容易缺乏维生素b族与维生素c,可补充维生素(维生素食品)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