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高血压有什么误区?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这种疾病也有了蔓延开来的趋势。因此,对于高血压需要我们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然而,可惜的是面对这种疾病,很多患者都没有正确的认识,存在不少的误区。以下,一共有六大误区,希望得到更多人的重视:
误区一:一些患者说高血压降下来以后就可以马上减药,原因是担心吃药的时间长了会产生耐药性,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抗生素有耐药性,抗高血压药物没有。高血压是终身疾病,必须长期用药,所不同的是用药的量可以根据病情调整。如果血压开始高,吃了一段时间的药血压降了下来,停药以后也不高了,这很可能是你重视饮食调理的原因,而且属于轻度高血压,没有心血管病的损害。也有人说,得了心梗血压不高了,可以不吃降压药了。绝对不行,心梗后血压下降是因为心脏收缩功能减弱,泵血的力量小了,但对血压的要求更严。因此,不要有侥幸心理,用两天药就停了,一定要坚持终身服药。
误区二:临床上有好多人不按循证医学治疗,不相信科学,搞偏方、验方治疗,乱吃药乱用降压器具,如降压枕头、降压裤带之类。心理安慰剂也可以降低血压,比如每天给患者吃一点淀粉药,告诉患者这是一种好药也会有一定效果。不经过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有效的药物不要用。现实生活中这个认识误区非常大。
误区三:有些人一看到说明书就害怕,怎么这么多副作用?要知道药物的副作用发生率是非常低的。某种药物只要曾经出现过副作用,药品生产商都要提醒医生和患者注意。医生一旦发现有副作用苗头,会随时停药或减药,一般不会出现事故。越是说明书中详细标明副作用的药物,证明这种药比较科学,甚至更安全。药品说明书主要是给医生看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是安全的。
误区四:有人片面强调便宜,却不知道便宜有时也没好货。药品定价是根据生产成本和市场因素制订出来的。每一类药物都有便宜的和贵重的。对于药物的选择,医生要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决定。如果经济承受能力很低,就应该给患者多开一点比较便宜,而且疗效也不错的国产药物。病情比较重,经济实力能够承担,不妨让患者多吃点价格比较贵的进口药。当然,病情稳定了,也可以再进行调整。一味地强调药物的便宜和贵重,都是不科学的。
误区五:有病吃药就可以万事大吉,不懂得治疗和预防的结合。有的患者只讲究药物治疗,忽视了非药物治疗,认为只要将血压降下来就可以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殊不知,治疗高血压的最终目标没有达到,尽管血压控制了,心脑血管并发症依然没有缓解,与没有治疗一样。临床上,有的患者,一边吃药,一边烟照吸、酒照喝,治疗效果不好,不从自身找原因,却埋怨药物没有效果。
误区六:许多人虽然经常吃药,但往往不按时服用,有遗漏现象,这种服药方式等于半途而废。高血压的疗效是防和治的结果,缺一不可。欧洲和美国每隔五六年都要颁布一次新的高血压标准指南。为什么我们的高血压控制率非常低呢?主要是防治结合得不好。治疗不彻底,只能是越治病人越多。目前,了解高血压的人群比例在中国很少,只能达到30%至40%。知道患有高血压以后,只有一半人接受治疗,而接受治疗的人当中,只有一半或三分之一的人得到有效的控制。曾经有统计资料表明,高血压控制率城市是4.2%,农村为0.9%,平均2.9%,现在也不过10%左右。这个比率是相当低的。美国的高血压控制率是34%,70%的美国人能意识到高血压,59%的人能及时接受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高血压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我们一旦对其的认识不到位,稍有疏忽,对高血压处理不当,容易铸成大错。然而,高血压并非是绝症,只要我们对其有认识,有预防,那么大部分人都不必担心自己会患上高血压。认清高血压,不要陷入高血压的误区,希望患者战胜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