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有哪些误区
高血压的治疗,是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很多时候,治疗是需要我们有一些相应的了解的,包括高血压,会有哪些误区,这个问题尤其重要,否则治疗就无法取得好的效果。那么,高血压治疗有哪些误区呢?
1、担心血压降得过低
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对目前提出的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即135/85mmHg以下)有所顾虑,担心血压会因此降得过低,对心、脑、肾供血不利,引起这些器官因供血不足而诱发相应并发症。这种认识是个误区。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在理想范围内血压越低越好,只要平稳地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以下,既可减轻症状,也可减轻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2、对有并发症时应将血压降得更低认识不足
按现代高血压控制标准,凡合并糖尿病、高血脂、肾病时,目标血压水平应降得更低,应在130/80mmHg以下,这样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
但目前许多人对此认识不足,未能采取积极措施达到目标水平,因而心脑血管疾病仍居高不下。
3、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
高血压的防治应是以非药物疗法作为防治基础,如调整生活方式、低盐、低脂、戒烟、限酒及运动锻炼等,并在此基础上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理想或目标水平范围内。但现实生活中许多患者过多依赖于药物而对非药物疗法不够重视,如一边吸烟一边降压者大有人在,这既影响降压药的疗效又使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存在,所以,高血压患者必须重视非药物治疗。形成良好生活方式,克服不良习惯和增强运动锻炼。
4、血压降下来后不一定再用药
许多患者认为血压一旦降了下来便以为可以停药了,担心用药时间长会引起不良反应。需要明确的是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后仍要坚持用药,任何时候都不能随意中断用药,有些患者需要终身用药以保持血压的理想水平。
5、治病心切,喜欢作用快的降压药
高血压病为慢性经过疾病,治疗强调规律性和个体化、且不主张一下子将血压降得过快、过低,应当是逐渐降至理想或目标水平。
即使是多年的高血压无需立即降至正常,应该缓慢,平稳降压,并能在全日24小时平稳降压,对此,长效的缓释剂或控释剂降压药可达此目的。
6、不用药亦可降压
这是近年来不少保健品及降压器具如降降压帽、鞋垫等的广告中常用的一句话,事实并非如此。且不说这些器具的疗效并不可靠,就绝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来说,降压药治疗是最有效、有益的选择,不用药才是误区和不明智的。
7、新药、贵药就是好药
这也是一个极为普遍的误识。药物选择的关键在于遵医嘱办事,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道听途说,盲目追求新药、贵药,以为新药、贵药就一定意味着是“好药”。
8、忽视血压监测和记录
在降压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因各种原因长期不监测自身血压变化,这也是一种误区。
这是因为目前的降压原则中十分强调个体化用药。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个体化”,不是简单一句话,而是要做许多实际工作的,其中一项便是坚持每日或每周定期对血压的监测并记录,以便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剂量或怎样地联合用药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上,同时有利于医生更为准确指导患者用药。
所以,高血压病患者应学会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也可用电子血压计进行监测,作好记录,定期与主治医师联系,以使降压达标率得到提高和用药实现“个体化”。
以上这些,就是高血压治疗过程中,我们经常性会遇到的一些误区,是我们治疗的关键所在。很多时候,治疗是需要我们将这些东西了解清楚再去进行的,否则无法取得相应的效果。希望大家都能够清楚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