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分级2018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
高血压分级2018
1、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级
新指南继续沿用140/90mmHg作为高血压的诊断界值。尽管定义采用诊室血压测量标准,但新指南同样将24小时平均血压≥130/80mmHg、白天血压≥135/85mmHg、夜间血压≥120/70mmHg和家庭血压≥135/85mmHg列为高血压的定义。动态血压和家庭血压的定义也未改变。
新指南仍将血压分为理想血压、正常血压、正常高值和1-3级高血压。血压测量虽然仍基于重复测量的诊室血压,但明显提高了诊室外血压如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或家庭血压监测(HBPM)的诊断地位。ABPM能够提供更强的预后证据、夜间血压监测、真实世界血压记录以及记录更多信息(包括短期的血压波动性)等优点;HBPM具有可排除诊室影响、相对容易操作、实现患者充分管理、易于重复以及可评价长期血压波动性等优点。新指南特别推荐ABPM和HBPM用于诊断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等(IA类推荐)。
表1。高血压的诊断与分级
2、高血压危险分层
新指南根据SCORE评分系统仍将高血压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I,B)。其中,很高危(10年SCORE危险评分≥10%)人群包括糖尿病伴靶器官损害和严重慢性肾脏病(CKD)患者。
新指南还增加一些新的危险因素,如尿酸、心率(>80次/分)、早发更年期、心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将靶器官损害分为基本检查和进一步检查,包括认知功能评估和脑部影像学检查。
图1。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
3、高血压药物治疗启动时机
新指南虽未修改高血压的定义,但在高血压治疗方面表现得更加积极:
新指南主张对确诊的心血管病,特别是合并冠心病正常高值(130/85mmHg)的患者,可考虑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积极进行降压药物治疗。
新指南建议低-中危的1级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即使没有高血压相关靶器官损害,如果调整生活方式3-6个月后血压仍不达标,应立即启动药物治疗,这一建议比上版指南更积极。
新指南降低了老年患者启动降压治疗的阈值,重点考虑生物学年龄而非实际年龄(老年患者的虚弱指数和能否耐受更为重要)。例如,对于健壮的一般健康状况良好的65-80岁的1级高血压患者可予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