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心力衰竭的症状,孕妇心力衰竭的原因
一、孕妇心力衰竭有什么症状呢
孕妇早期心力衰竭和心力衰竭是同一病理状态的在不同时期的表现的描述。在妊娠合并心脏病中,教材中有这样一些描述:早期发现心力衰竭和及时做出诊断极为重要。若出现下述症状与体征,应考虑为早期心力衰竭:轻微活动后即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心率每分钟超过110次,呼吸每分钟超过20次;夜间常因胸闷而坐起呼吸,或窗口呼吸新鲜空气;肺底部出现少量持续性湿啰音,咳嗽后不消失。
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的代谢机能旺盛血液循环总量增加30%以上。而妊娠期子宫增大迫使膈肌上升使心脏向左上方移位影响血流回流从而使心脏负担加重。
心力衰竭又称“心肌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怀孕一开始就应该进行产前检查,检查次数和间隔时间,由医生决定。怀孕期间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动,防止情绪激动,每日至少睡眠10小时,中午最少也要休息半个小时以上。严格限制食盐摄入量,1天不超过4到5克。
二、孕妇心力衰竭的病因是什么呢
妊娠时血液总量增加约30~40%,至妊娠32~34周达最高峰,此时心脏负担亦最重。
分娩期心脏负担的增加更为明显:每次宫缩约有300-500ml血液自宫壁进入中心循环。第二产程除宫缩外,腹肌与骨骼肌亦收缩,加上产时用力迸气,肺循环压力\腹压加大,心脏负担此时最重。第三产程胎盘循环停止。易引起心衰;另一方面,由于腹内压骤减,大量血液都郁滞于内脏血管床,回心血严重减少,造成周围循环衰竭。
产后1~3天内,组织内潴留的水分进入血循环,致体循环血量有再度短暂的增加,心脏负荷又有所加重。由于上述原因,心脏病孕妇在妊娠32周时、分娩期及产后3天内心脏负荷最重,易发生心力衰竭。心力衰竭要及时到医院观察治疗,严重者,还要终止妊娠。
控制体力活动,避免精神刺激,降低心脏的负荷,有利于新功能的恢复,但长期卧床易发生静脉血栓形成升值肺栓塞,同时也使消化功能减低,即溶萎缩,因此,应鼓励心衰患者主动运动,根据病情不同,从床边小坐开始逐步增加症状限制性有氧运动,如散步等。
三、心力衰竭该怎么避免才好
1、预防感冒:在感冒流行季节或气候骤变情况下,患者要减少外出,出门应戴口罩并适当增添衣服,患者还应少去人群密集之处。患者若发生呼吸道感染,则非常容易使病情急剧恶化。
2、适量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但切忌活动过多、过猛,更不能参加较剧烈的活动,以免心力衰竭突然加重。
3、饮食宜清淡少盐:饮食应少油腻,多蔬菜水果。对于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的病人,一定要控制盐的摄入量。盐摄入过多会加重体液潴留,加重水肿,但也不必完全免盐。
4、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定要戒烟、戒酒,保持心态平衡,不让情绪过于兴奋波动,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及时治疗各种心脏病的原发疾病:如脚气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风湿病、动脉硬化等。积极治疗各种心脏疾病:如心痛、胸痹、肺胀、心悸、怔忡、眩晕等,以防止心衰的发生,一旦发病,应积极抢救,及时治疗。
严密观察病情,认真细致调护:准确记录体温、呼吸、心率及心律、血压、体重、尿量等。操作时动作要轻,细心谨慎,语言要徐缓声低,同时做好精神护理,解除患者思想顾虑;重症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轻者可适当活动,如进行体操、太极拳、散步。
四、心力衰竭存在的危害是什么呢
心力衰竭的出现,会患者的心脏负荷加重,引起呼吸困难,同时还会伴随有脚踝肿胀,容易感到疲劳无力等临床症状带来的极大痛苦,而且因反复住院,给病人及家属带来诸多的不便和沉重的负担。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恶化,心力衰竭还可能会诱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威胁健康。
心力衰竭在平时生活中出现,会导致患者在大量利尿的情况下,导致血容量大过度降低,心排血量下降,血尿素氮增高。患者皮肤弹性减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和少尿。间断利尿或大量利尿后补充适量液体,可预防其发生。
心力衰竭属于危险性疾病,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一定要提早预防,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据流行病学调查,全世界心衰发病率将近2%,美国心衰的患病率在1.5%-2%,大约有400万心衰患者,我国35-74岁成年人心衰患病率为0.9%,心衰患者达到360万,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女性高于男性,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年死亡率为20%至50%,5年死亡率达67%。除引起死亡以外,心力衰竭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有人称心衰是“生命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