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胞浆菌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本病的病原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因此,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主要分为以下数型:
1、原发性组织胞浆菌病病变器官不同,症状有不同表现。以肺组织胞浆菌病为例,可分为5型。①急性无症状型:约95%的原发性组织胞浆菌病可无症状。在流行区人群中,肺部可见许多钙化灶,但追问患者病史,却无明显症状。②轻度感染型:患者仅有干咳、胸痛、呼吸短促、声音嘶哑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儿童患者也常可表现为儿童“夏季热”样症状。③中度感染型:可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稍有发绀,间或咯血,有时可从痰及骨髓中培养出病原菌。X线检查可见肺野有多数散在的浸润或结节性病变,肺门淋巴结肿大,类似原发性肺结核。严重播散时如同淋巴瘤或其他肿瘤,病变吸收较慢,少数可纤维化、钙化。在原发钙化区中有一钙化点,是其特征。脾脏内可见钙化灶,偶尔也可见于肝脏内。有时成人肺组织胞浆菌病酷似结核。④流行型:以往曾称为“地穴热”(cavefever),是一种肺部变态反应性病变。组织胞浆菌素皮试为阳性。表现似急性粟粒性肺炎、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等。主要见于吸入大量孢子的患者,潜伏期约7~14天,可有高热、剧烈胸痛、呼吸困难,也可有重度肝炎的表现。⑤慢性型:此型常见于男性,很难与慢性空洞型肺结核区别。表现为咳嗽、多痰,间或咯血、低热,逐渐衰弱。X线检查可见肺部空洞形成,常不易吸收,最终病变可波及全身。
2、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分3型。①良性感染:常由原发性肺部感染播散引起,在脾、肝及其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有许多粟粒性钙化灶,愈合后形成与结核病变相似的钙化灶。②进行性成人感染:表现为与利什曼病相似的脾肿大,可有贫血、白细胞减少。肺部症状不明显,有时可有肺部大片实变,患者很快死亡。③儿童暴发性感染:多见于流行地区1岁以下儿童,仅有少数可自愈或治愈,多数于短期内死亡。
诊断主要根据从痰、周围血液、骨髓、淋巴结穿刺物、活检等标本中找到细胞内的酵母型菌,再结合临床症状和培养检查。组织胞浆菌素皮试有助诊断,尤其是病期较长的患者,常用1∶1000稀释液0.1m1作皮内注射,72h后局部红肿直径小于8mm,表明皮试阴性,多可除外本病。在高度流行区,如果皮试阳性,还应结合其他指标方可确定诊断。血清试验对诊断很有帮助,效价升高者,有助于判断预后。血清试验宜在组织胞浆菌素皮试前进行,以免因皮试激发效价升高,出现假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