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三伏贴的作用有哪些,三伏贴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三伏贴起什么作用

  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什么是“三伏贴”?

  就是中医针灸疗法里的“天灸”

  西南医院中医科主治医生宋福学告诉我们,三伏贴其实是中医针灸疗法里的“天灸”。将药物研磨成粉,用酒、醋、生姜汁等加工后,调制成糊状,药物成分通过皮肤角质层及毛囊、汗腺等吸收入血,随血液循环而发挥作用。

  哪些人可以贴“三伏贴”?

  怕冷、体质差和痛经的妇女等

  新桥医院中医科主任晋献春说,很多病都可以通过三伏贴来进行防治。比如,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咳嗽、咽炎;风湿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关节病、膝关节炎等。还有阳虚怕冷、体质差、颈肩腰腿痛、免疫功能低下、体虚易外感的儿童和痛经、四肢冰冷的妇女都可以使用。

  推荐两个“三伏贴”方子你可能用得着

  三伏贴,都是选取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等温补作用的药物,通过穴位进行敷贴,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但“三伏贴”不是神药,需要长期坚持。一般都要连续贴敷三年以上,病症大多能明显减轻,或减少发病次数。

  哮喘

  敷贴部位:肺俞、百劳、膏肓

  药物: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麝香1.5克;生姜汁适量。

  做法:将前四味药共研成细末,麝香另研末备用。使用时将药末加入鲜姜汁调匀,做成6个药饼。用前将麝香末0.3克放于每个药饼的中间,然后将药饼放于肺俞、百劳、膏肓六穴,外加胶布或绷带固定。约两小时后,局部皮肤灼辣,发红而未起水泡时除去。

  时间:每伏贴一次,成人每次4~6小时,儿童1~2小时,三年为一个疗程。

  虚寒性便秘

  敷贴部位:神阕、足三里、气海

  药物:巴豆2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生姜汁少许。

  做法:前三味混合研成细末,与姜汁调和如泥膏,制成小圆饼3个。将药饼放于火上烘热。分别敷贴于穴上,用绷布固定。药饼冷后再烘再贴。

  时间:一般贴12~24小时。

  每年的“三伏天”

  是最佳贴药时间

  每年的“三伏”当天贴药最佳,也可在初伏、中伏、末伏期间各贴一次。

  今年敷贴时间:

  头伏:2011年7月14日(星期四)~2011年7月23日(星期六)

  中伏:2011年7月24日(星期日)~2011年8月12日(星期五)

  中伏加强:2011年8月3日(星期三)~2011年8月12日(星期五)

  末伏:2011年8月13日(星期六)~2011年8月23日(星期二)

  二、三伏贴要注意的事项

  1、反应强烈很正常

  药物敷贴后4—6小时,有的人会有刺痒感觉,这是药物渗透入表皮后的一种自然反应;还有人会出现红、肿、热、痛;大约有1%—5%左右的人可能会起疱,这些是由于药物被人体吸收充分、穴位敏感所造成的,因此皮肤起疱、反应强烈的病人疗效往往出乎意料的好。

  但为防止感染,起疱后一定不要挠破,少量小的水疱可等待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可用消毒针头刺破引流,外涂消毒液。

  2、要保持连续性

  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的症状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所以治疗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一些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医院尝试的患者,在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后,也就放弃了继续治疗,使得疾病迁延难愈。

  3、抓住有利时机

  三伏天是一年中的阳中之阳。这时,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药力最易渗透到体内。冬天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这两个时间贴敷穴位,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可见三伏贴敷与数九贴敷无疑是提高患者御病能力,调节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手段。

  4、遵守固定疗程

  冬病夏治,三伏为一个疗程,今年闰二伏,因此有了加强灸。一般需连续3年,也就是3个疗程。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保持药效的发挥,经络才能处于持续兴奋应激的状态,对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惯性。而且,还要治养结合。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生活习惯上有所克制,不要贪凉,应该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效果。

  5、少吃冷饮

  冷饮,一方面可伤及脾胃的阳气,使本已阳虚的体质更加虚弱;另一方面,冷食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向外发散时困难,影响治疗效果。

  6、远离空调

  进入空调房后,皮肤遇冷,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同时也会降低经络传导的速率和活跃性。

  7、吃清淡饮食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饮食调养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主,不宜过食肥甘厚味。绿豆、莲子、薏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鳝鱼、鸭肉等较适宜。

  8、保证睡眠充足

  每晚保持7—8小时的睡眠可使全身肌肉放松,神经紧张得到调整,从而提高经络穴位对药物刺激的识别,引导药效直达病灶。

  此外,平和乐观的情绪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一种最佳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顽疾的治疗和康复。夏季闷热,会使一部分人心情烦躁,易于激动。因此,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转移注意力、听音乐等方式有意识地克制这种情绪。

  三、三伏贴要注意的事项

  贴敷前

  护肤、忌辣、咨询。首先要作息规律,饮食清淡。最好忌用辛辣、寒凉的食物1—2个星期,如海鲜、辣椒、大蒜、牛羊肉、新鲜荔枝,凉菜、冷饮等也应尽量避免,少吸烟、不饮酒,以免减弱药效。其次,要注意保护和清洁皮肤,特别是贴敷穴位的皮肤。外出前做好防蚊准备,防止因蚊虫叮咬引起皮肤红肿或感染。贴敷前一天,要用温和的沐浴产品洗个澡,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最后,如果贴敷前发现所贴穴位处的皮肤有破口,或出现发烧、头痛、腹泻呕吐等急性感染的症状,则需推迟第一贴的时间。专家说:“不能按时贴敷也不必担心,贴敷时间前后相差一两天,效果不会受影响。”此外,如果女性在月经期出血量较多,也可适当推迟进行贴敷。

  贴敷时

  宽松穿衣防过敏。去贴敷时最好身穿宽松透气、舒适吸汗的纯棉衣物,不要穿紧身的化纤衣物。为了防止药膏染脏衣服,当天穿深颜色衣服最好。第一次贴敷或者皮肤特别敏感的人,可以事先在家里试试自己对胶布是否过敏,如有过敏症状在贴敷前一定要告诉医生,改用防过敏胶布。如果是特别怕热、易出汗的人,也可事先和医生沟通,他们会根据情况在固定时少贴几层胶布,让您感觉舒服些;或者选择下午晚些时候去医院贴敷,不要赶在天气最热的时候。

  贴敷后

  时间不要自己延长。贴敷后应减少运动、尽量避免出汗,防止药贴脱落。专家说:“贴敷后会出现发热等感觉,可以待在凉快的地方,但切不可贪凉。不要马上进到温度很低的空调房里,防止遇冷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更不要将电扇、空调直接对着贴敷部位吹。”

  第一次贴敷,成人一般保留6—8个小时,儿童2—3个小时。时间一到应按时揭下,切不可为了加强效果,自行延长时间。此外,有人贴敷后局部会起小水泡,一般不需处理,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即可,切勿抓破水泡以防感染,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四、冬病夏治的原理是什么

  所谓的冬病夏治中的冬是阴,夏是阳,所谓的“冬病”就是某一些容易发在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加重的虚弱型的疾病。

  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一般的冬病夏治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就是所谓的中药穴位贴敷方法,这个方法是经过现代专家们的研究发现,使用这个药物贴敷后就会使人的额局部血管扩张,也是可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改善营养。

  药物透过表皮细胞间隙并经皮肤本身的吸收作用,使之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而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

  另外,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其产生抗体,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还可能通过神经一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针刺、药物内服等。

  一般是通过在夏天的自然界中最为旺盛的阳气的时间是可以对人进行药物或者是非药物疗法,这个疗法是可以达到益气温阳、散寒通络的效果,这样就可以起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作用。

  冬病夏治主要选择在三伏天施治,中医认为天人是合一的。

  在传统农历上“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而且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

  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此时通过穴位敷贴治疗时机最佳,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